课件编号6389196

【备考2020】高考语文二轮专题特训:诗歌鉴赏(含解析)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0次 大小:11516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备考,2020,高考,语文,二轮,专题
  • cover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 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诗意] 夕阳西斜,我手持酒杯,临秋风感慨万千。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暮色渐起,远望无边的江面,浓重的离愁笼罩,以至于南飞的鸿雁都无处栖身。暮色苍茫,唯有阑干的一角还可见一线天光;倚着阑干,愁怀难遣。 我客游他乡,披风冒雨,浪迹天涯,飘泊不定。我的一生如寄寓天地一般,但我还想着田园生活。试问谁是当世英豪?无奈。请借我浪迹江湖的舟楫,我愿效法范蠡大夫,做个钓鱼隐士。回首故国山河,无限眷恋,此种心意不能匆匆而生啊。 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 B.“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C.“暮江千顷”句,借景抒情,营造出的朦胧凄迷之意境,烘托了词人的愁绪。 D.上片第六句以“万斛”状江水写愁,使用借代手法,将抽象无形之愁写得形象生动可感,表现愁情之多。 E.“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寄寓田园之思。 答案 CD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朦胧凄迷之意境”错,应是空旷辽远的意境;D.应是比喻或夸张手法。 2.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答:  答案 ①岁月蹉跎、青春不驻之悲慨。起首两句,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虚写年华流逝之意,暗寓岁月蹉跎、青春不再之感慨。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愁思。诗人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答语显然:国中豪杰舍我其谁!而英雄又何处可用武?抒发了报国无门之悲愤。③欲归隐田园之心情。词人“尚想三径菊花丛”,“借我五湖舟楫”,愿效法范蠡大夫,做个钓鱼隐士。这些把退隐心情表现得委婉有致而又酣畅淋漓。④离别故土的愁绪。下片“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三句,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他乡,披风冒雨,浪迹天涯,飘泊不定,由此发出人生如寄之感叹。⑤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诗人回首故国,“此意莫匆匆”,还是希望能够为国效力,收复失地,以此表达出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 解析 结合词中的“离愁”“征鸿”“钓鱼翁”等表情达意的词语和注释中的“故国”“抗金的志士”“抱负得不到施展”分析诗歌抒发的情感。 流莺 李商隐 流莺飘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 此诗大约是李商隐从桂管观察使幕(佐助人员)返京暂充京兆府掾属(佐助人员)时所作。 [诗意] 流莺到处飘荡惶然上下翻飞,飞过阡陌河流命运无法自持。巧啭千声怎能没有真心本意,春日良辰未必就有所盼的佳期。穿梭在风霜雨露早晚阴晴里,振翅在千门万户或开或闭时。我苦于伤春,那啼叫不忍再听,京城何处有它可栖息的花枝。 3.对“流莺”这一形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飘荡”“参差”等词语表现了流莺不停地飘泊辗转的样子。 B.“巧啭”表明流莺歌唱圆转流美,充满了对良辰佳期的期盼。 C.无论“风朝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