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390248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 故乡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11163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故乡
  • cover
14.故乡 【教学引入】 小说基本常识介绍 1.小说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 2.小说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 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侧面烘托 3.理解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社会环境:交代作品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烘托人物 4.小说类型 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 【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自主学习(一)———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huì bǐ wǎng jìn sè 阴晦 鄙夷 惘然 寒噤 瑟索 suī gé xiāo jì jiàng 恣睢 隔膜 萧索 祭器 装弶捕鸟 2 作者名片 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浙江绍兴人。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狂人日记》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我们学过他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三海经〉》;小说《社戏》和《孔乙己》。 3 背景追溯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辛亥革命后,广大的中国农村,受苦受难的农民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翻身、解放,依然受着封建军阀、官僚地主和帝国主义的黑暗统治。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经济 发展反而日趋衰落。怎样才能使人民得到真正的幸福?农民的贫困与不幸是什么造成的?通过本篇的学习,你可能会得到感悟。 三、自主学习(二)———合作与交流  1.理清小说情节结构: 本文的行文线索、主要人物即故事情节是什么? 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了回乡迁居的所见、所闻、所感。 “我”回故乡的活动 回故乡 在故乡 离故乡 2.人物评价 分析人物,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概括文章的情节。即人物在故事中都有哪些活动,做了些什么? 二是描写。找出作者所采用的刻画人物的角度和方法,体会这些方法所产生的作用。 三是分析人物形象。结合时代背景和文章主旨,分析人物代表的典型意义。 3.闰土的形象探究 1.浏览课文,表示出描写闰土的段落。 2.小说中写了哪几次闰土?作者分别写这几次主要是想突出什么? 3.童年闰土和中年闰土有哪些变化呢? 4.闰土除了身材自然要增加外,为什么他的语言、动作、性格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 闰土的外貌: 童年: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 毡帽,颈上套一个银项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 中年:外貌: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手又粗又苯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闰土动作: 童年:活泼刚健,动作干脆利落,说话脱口而出,朴质、生动;有智有勇,热情、纯真。 中年: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显得迟钝麻木。 闰土对“我”的态度: 童年:只是不怕“我”,送“我”贝壳和鸟毛,告诉“我”很多希奇的事、对“我”友好,热情,和“我”建立了纯真的友谊。 中年:对“我”恭恭敬敬,称呼“我”为老爷,和“我”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闰土对生活的态度: 童年: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中年:悲哀、痛苦,生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而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 变化的原因 表层原因: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 深层原因: 社会问题 等级观念 分析杨二嫂的人物形象 1.从文中概括出描述杨二嫂的相关情节 (1)年轻时端坐豆腐店中卖豆腐 (2)见面奉承,索要东西 (3)拿“我”母亲手套 (4)告闰土偷窃,自己拿走“狗气杀” 2.从文中相关情节中概括其性格特征 年轻时的杨二嫂: 年轻漂亮,人称“豆腐西施” 20年后的杨二嫂: 自私、尖刻、贪婪、势利、爱搬弄是,贪图小便宜 3.作者塑造杨二嫂这样一个形象的作用 一是她的自私、刻薄衬托闰土的善良、朴实。 二是以她的变化说明城镇市民的贫困化,反映经济破产的另一侧面。 闰土、杨二嫂的形象的社会意义 闰土 是解放前老一代农民形象的代表,他身上有着中国农民传统的美德———勤劳、善良、忠厚,但因长遭受经济的压迫和思想上的愚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