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四个层次的天体系统: 其他恒星系统 地月系 银河系 太阳系 总星系 其他行星系统 河外星系 2、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地球在质量、体积、运动轨道等方面与其他行星没有显著的差别,具有普通性 4、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行星的原因或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水以液态形式存在 自身条件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保持了适宜生命存在的大气 各大行星绕日运动互不干扰———安全的宇宙环境(宇宙环境条件)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影响:太阳辐射为地理环境的形成、发展变化及人类活动提供了能源。 地球上能量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如:煤、石油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 太阳能量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循环、大气运动、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决定了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与人类日常活动息息相关 2、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和耀斑 太阳黑子是光球层上出现的暗黑色斑点,它的温度比周围低显得暗。黑子大小多少反映太阳活动的强弱 耀斑是色球层上一些区域突然增亮,释放出巨大能量的现象 3、太阳活动的周期以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有重要影响:为11年 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太阳活动的高峰年,地球上反常气候出现的几率明显增多 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强烈干扰地球高层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讯 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干扰地球磁场,使磁针不能正常指示南北,产生磁暴现象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 运动形式 绕转中心 运动方向 意义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昼夜更替、地方时、地偏力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四季 有关地球自转的地理事项主要有: ①绕转中心———地轴:其空间指向不随季节变化,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②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④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昼 昼和夜的形成: 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产生昼夜现象 晨昏线(圈):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圈),晨昏圈是地球上的一个大圆,其中,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夜半球向昼半球更替的弧线是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向夜半球更替的弧线是昏线。 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晨昏线=0,昼半球>0,夜半球<0,直射点=90°,周期=24小时(一个太阳日)。 地 因经度不同而有不同时刻 方 计算: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且东早西晚。 时 时区:全球共分成24个时区。 差 区 区时:各区时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全区共同使用 异 时 的时刻。 北京时间:我国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称北京时间)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 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移 偏移的规律:南左北右,赤道不偏。 偏移的现象:对气流和水流的影响。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水平运动方向。 2.有关地球公转的地理事项主要有:(绕转中心--太阳) (1)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公转轨道上的速度:近日点(一月初)快,远日点(七月初)慢。 (3)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4)黄赤交角:23度26分。 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南北移动规律性(春分日 (5)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①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 ②昼夜长短的变化。 季节变化--形成四季 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叙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直射点的纬度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角90°, 纬度的变化: 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自该纬度向南北侧递减。 (空间变化)(2)距直射点纬距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与直 正午太阳高度角 射点纬距相差1°,正午太阳高度角小1°。 (1)夏半年,相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北半球大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