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单元] 第七册第七单元《加热与保温》 [课题] 《热对流》 [教学内容分析] 《热对流热辐射》是小学《科学与技术》第七册第七单元《加热与保温》第六课时的教学内容,隶属于课程标准中“能与能源”模块。按照加热与保温的先后顺序,我略微调整了一下课程架构,将《简易隔热垫》与《热对流热辐射》对调,并把《热对流》和《热辐射》分离开成为两节独立的课时。 本节课《热对流》的学习内容由教师引导学生猜想、观察并证明液体与气体的热对流实验,初步了解热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热对流,并且探讨热对流现象的一般规律。最后引导学生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迁移到生活,在生活中利用和防止热对流,提升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知道热在液体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热对流。 2.小组间通过猜想、实验、证明,初步了解液体热对流的一般规律:受热向上流动。能积极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形成独立思考的科学态度。 3.能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在生活中利用和防止热对流,提升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通过流动的形式进行传热方式叫做热对流。 教学难点:在探究热对流一般规律的实验环节中能通过小组合作正确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并证明液体受热会向上流动,在最后的环节中能将热对流的原理迁移到生活中,理解和运用热对流知识。 [设计思路] 1.教学重点及其解决思路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学生观察实验,知道通过流动的形式进行传热方式叫做热对流。课伊始,通过观看烧水壶烧水,“只是加热底部,为什么整壶水都被烧开了”通过复习上节课内容虽然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但是它仍然可以传热,引导学生思考“水是如何被加热的?”。 2.学习难点及其突破方法 在探究液体热对流一般规律的教学环节中,首先请学生猜测没有加热的回形管滴入红墨水会怎样,再由教师演示证明。猜测:给教师指定回形管的位置加热后,红墨水的流向。并通过小组分工合作,证明实验结果受热向上流动的规律。整个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主要体现在合理调整铁架台、正确点燃酒精灯并用外焰加热。在实验操作前通过学生讨论而后教师补充细节并罗列在黑板上,从而引导学生注意实验规范性。在生活中的热对流防止和应用环节,首先通过教师展示生活中一些有关热对流常见例子的图片、视频,使学生知道热对流的传热方式规律,了解生活中的热对流并灵活运用和防止热对流。 [教学资源] 烧水壶、酒精灯、铁架台、火柴、回形管、红墨水、抹布 [教学过程] 活动一:了解热对流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备注 思考:加热水壶底部为什么 整壶水都被烧开了?水是如何被加热的? ? 观察:烧水壶中的水加热后 的现象。思考:在水中是如何传递热量的。 先回顾热传导的有关内容作为引 入,让学生思考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水的内部发生了怎样的运动,它是如何传递热的。 ?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烧水现象。 通过学生说出“扑通扑通往上冒”“上下流动”关键词并进行总结。加热时水是在流动的。那这个流动有规律嘛?引出第二是实验内容。 活动二:了解液体热对流的一般规律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备注 猜测并观察教师演示实验: 没有加热酒精灯时滴入红墨水在回形管里是如何流动的。 ? 小组合理分工,由专人负责 1.点酒精灯2.调节铁架台3.安全员4.滴两滴红墨水5.注水倒水员 6.记录员 ? 根据老师摆放酒精灯的位置,小组合作实验并验证猜想。观察:加热回形管后再次滴入红墨水后的流向到底是怎么样的。 思考:回到第一个烧水壶的加热实验,你能试着画画水壶里水的流动嘛? 利用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没 有加热的回形管,滴入红墨水后的流向。 ? 根据上节课《酒精灯》时的分工 安排,重新合理分配任务。 ? 猜测:加热回形管后,滴入红墨 水的流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