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395303

沪教版六年级地理上册景观·地图篇2.2.2 经度和纬度 课件(23张PPT)+教案+学单

日期:2025-10-19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0次 大小:54429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案,PPT,23张,课件,纬度,经度
    《2.2地图上的经纬网(1)经线和经度》学习任务单 课堂任务: 一、认识地球仪上的“地轴、南极、北极、赤道、经线” 1. 共同学习:阅读书本P16,在地球仪上指出“地轴、南极、北极、赤道、经线”。 2. 独立学习:请结合判断题,归纳经线的特点。 二、判读经度 1. 独立学习:阅读书本P17,找一找经度的标注规则。 2. 独立学习:再看示意图,尝试归纳经度的分布规律。 3. 共同学习:用红笔在地球模型(泡沫球)上描出0°经线、180°经线、东经90°经线和西经90°经线并标出经度。 三、巩固提升 独立学习:阅读地图,在地图下方括号中写出台风安比登陆我国上海市沿海时中心位置的经度。 台风安比中心位置( ) 学习收获: 课后任务: 预习书本《2.2地图上的经纬网-纬线和纬度》,思考如何确定地球表面的纬线和纬度,尝试归纳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经纬度位置的表示方法。 《2.2地图上的经纬网(1)经线和经度》教学案例 背景 学期伊始,担任初中地理教学第三年的我又迎来了新的一届六年级学生,他们来自一所普通公办学校,大部分学生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相关中课程中获得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但也存在有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够,社会阅历上也稍弱一些。前两年的教育经历让我感受到地理课堂教学“走马观花”、地理知识“死记硬背”容易。可是“学生如何通过课堂教学逐渐养成地理核心素养?”由此,处于瓶颈期的我迫不及待的想获得更多学习、成长的机会。 在第一次教研活动中,我向教研员主动请缨希望能够获得历练的机会:在区内开展一堂公开课。很快,教研员给予了同意的答复,开课时间定在一个月后,课程主题为《地图上的经纬网》第一课时。 主题 教学单元《地图上的经纬网》隶属六年级第一学期沪教版地理教材“地图篇”板块,主要内容为: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绘有经纬网的地图,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地理课程标准将本课内容定为C级(即重点知识内容)。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本教学单元的学习安排三个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经线和经度。细究本课,教学内容很抽象,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把地理知识生活化、形象化。 在新修订的地理课程标准中,地理实践力与人地协调、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被并列为地理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而其中,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实践力是学生通过考察、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是连接书本中的地理知识与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的纽带,是帮助学生从地理的角度认识自然和社会,适应现在和未来的生活最关键的素养,也是核心素养中最难实现和最容易忽视的一个。 基于以上两点思考,在这节区级公开课上,我以“基于课堂学具制作落实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为目标,开展教学研究。 细节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将抽象的“经线和经度”生活化。“同学们,刚刚过去的国庆节,上海又受到了哪类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台风。”“台风来袭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提前做好准备,我们要预知台风。台风的实时位置我们一般用经纬度位置表示,下面谁来说说图中台风山竹的实时位置?”由于课堂的引入将经纬度位置与生活所需联系在一起,同学们一点也没有距离感,争先恐后的根据图片中的文字读出了台风山竹的经纬度位置。 课程非常顺利的引入到经线的学习,可是经线本身并不存在,是人为绘制出的,但单看定义和图片理解起来不容易。于是,在简单介绍完经线的诞生后,我布置了同桌合作学习任务:阅读书本P16,在地球仪上指出“地轴、南极、北极、赤道、经线”。很快,学生们认真的自学了起来。“还有没有没完成的小组啊?”看到学生们都完成了,我先请一位学生向全班分别介绍了“地轴、南极、北极、赤道、经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