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质量检测试题 (时限 40分钟) 班级: 姓名: 等级:_____ 一、对号入座(将合适的科学关键词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同学们在这一单元里接触到了很多的科学名词,并认识了许多有趣的科学现象和丰富的客观事物。请将它们对号入座吧! 科学关键词: 四面八方、物体振动、音调、音量、无线电、有线话筒、耳廓、外耳道、噪声、无线电、固体、产生、传播、耳朵、感到烦躁、感到舒适 科学现象和客观事物: 1.声音的传播方向:四面八方。 2.声音产生的条件: 物体振动 。 3.固体能够传播声音的例子: 有线话筒。 4.耳朵中负责收集声波的部分: 耳廓 。 5.声音的高低: 音调 。 6.耳朵中起到传递声波作用的器官:外耳道。 7.声音的大小: 音量。 8.在太空中,宇航员交流的方式: 无线电 。 9.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__噪声_。 10.古代,将士们常常将耳朵贴在地面上听声音来判断敌人的位置和人数的多少,这其实是利用了声音可以在_固体中传播的道理。 11.控制噪声要从三方面着手,即防止噪声的__产生_、阻断它的_传播_、防止它进入_耳朵_。 12.“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_音量_很大;“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_音调_很高。 13.在声音的世界里,有些声音悦耳动听,使人_感到舒适__,有些声音噪杂刺耳,使人_感到烦躁_。 二、构建思维导图(将合适的科学概念填写在相应的方格中) 科学概念: 物体振动、固体、气体、液体 三、实验探究 1.你是怎样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的?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思维过程写出来。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拨动尺子 尺子上下颤动 敲击放豆子鼓面 豆子在鼓面上下跳动 空瓶子里放细盐,吹瓶口 盐上下跳动 用手摸喉部发声 手感到振动 敲击音钹 音钹振动 由以上现象推出: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 。 2.郝奇心在“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时制成的图表。通过伸出桌面的尺子长度和音高变化的记录表,你能找到音高与物体振动快慢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吗?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厘米) 振动的快慢 声音的高低 4 快 高 8 较快 较高 10 较慢 较低 14 慢 低 我的发现:__物体振动越快,音高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高越低。 3.仔细观察图,把人耳的主要部分名称与功能用线连接,再标出人耳各部分听到声音的先后次序并在□内填写耳朵的构造名称 (6)听神经 收集声波 (5)耳蜗 把声音信号报告给脑 (2)外耳道 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收的信号 (1 )耳廓 传递振动 (3 )鼓膜 传递声波 (4)听小骨 产生振动 4.如上图所示,把正响度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这时,里面的声音_逐渐减小_;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这时,玻璃罩内声音_逐渐变大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_(或者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_。 5. 郝奇新在探究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传播时,做了如下的实验记录。 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听一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并将它们按照传播声音的效果从好到差进行排序。 实验名称 探究沙子、水和空气传播声音的效果。 实验材料 三只分别装有沙子、水和空气的塑料袋,铅笔 实验过程 (1)把桌面整理干净,分别将装有沙子、水和空气的塑料袋平放在桌上,一只耳朵轻轻地贴在袋子上,捂住另一只耳朵。(2)在距离一臂远处,用铅笔上的橡皮轻轻敲桌子,用耳朵认真倾听。 保持相同的条件 塑料袋大小,沙子、水和空气体积,敲击桌面的距离和力度 不同的条件 塑料袋内装的物体 实验结论 ( 固体)传播声音的效果最好,其次是(液体)和(气体) 6. 有四支相同材料相同厚度的玻璃量筒,其中a、b等高、粗细相同;b、c等高,c比b粗;c与d不等高,但粗细相同。各量筒内装有如图所示的水。郝奇心同学将根据所听声调的高低来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