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400348

(新教材)地理必修1湘教版 第四章 第一节 水循环(课件+练习)

日期:2024-05-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643594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四章,课件,循环,一节,教版,新教材
    第一节 水循环 课程标准 1.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2.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学习目标 1.学会绘制水循环示意图。2.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3.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4.理解洪涝灾害的成因、危害和防御措施。 一、“水的行星” 1.水圈 (1)概念:地球上的水呈固态、液态、气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和大气之中,形成各种水体,共同组成水圈。 (2)组成 2.水资源: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水量约占全球淡水储量的0.3%。 判断 1.水星和地球因有大量的水而被称为“水的行星”。( × ) 2.大气中的水主要是水汽。( √ ) 3.冰川都分布在南北两极,无法利用。( × ) 二、自然界的水循环 1.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化。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通过吸收或释放热量,固、液、气三态转化,形成了永无休止的循环运动。 2.水循环环节 类型 主要环节 特点 海上内循环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A蒸发→B降水 循环水量最多,对全球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 海陆间循环(海洋与陆地之间) 最重要的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陆地内循环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判断 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 2.植物蒸腾可以降低周边气温、调节气候。( √ ) 3.因为水体可以源源不断地更新,所以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 4.河流水更新周期最短。( × )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联系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2.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3.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 (1)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2)水循环的强弱及路径,直接影响到各地的天气过程,乃至区域的基本气候特征。 (3)水循环的强弱变化,往往引发区域性的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 4.在水循环的驱动下,地表物质被侵蚀、搬运和堆积,地貌得到发育、演化,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 判断 1.水可以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循环运动。( √ ) 2.水的固、液、气三态转化需要吸收或释放热量。( √ ) 3.野生动物也会参与水循环。( √ ) 4.海陆间循环是地表水的主要循环方式,循环的水量最大。( × ) 5.泥沙物质和氮、磷元素等可以随着水循环而发生迁移。( √ ) 四、洪涝灾害防治 1.概念(洪涝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 (1)洪水灾害:是指由于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 (2)雨涝灾害:是指由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使低洼地区积水、淹没的现象。 2.防御:利用气象卫星对强降雨天气、水情进行监测,能够有效防御洪涝灾害。提高强降雨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可以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 防御措施:需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措施 内容 工程措施 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或滞洪区、蓄洪区),完善排涝设施等 非工程措施 加强洪泛区的建设管制、建立洪水预警机制、落实居民撤离应急预案、推行防洪保险等 3.积极自救:针对不同情境,要学会不同的自救举措。 判断 1.河道弯曲、堵塞也会增加洪灾频率。( √ ) 2.修建滞洪区、蓄洪区属于非工程措施。( × ) 3.加入防洪保险可以防御洪水灾害。( × ) 4.遇到洪水要善于积极自救。( √ ) 5.被洪水围困时要立即游泳逃生。( × ) 探究点一 水循环 中国科学院表示,我国将争取在2020年前后,发射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作为国际上首个对全球陆地、海洋和大气水循环要素进行综合观测的地球科学卫星,它对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