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404471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八 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 青岛版

日期:2024-06-03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233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阿福,新衣
  • cover
小学数学青岛2011版一年级下册 《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实验中学 顿 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米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通过动手操作知道1米=100厘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估测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昨天我们认识一个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单位--厘米。 还记得怎样去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吗? 学生上台演示, 二、激趣导入新课 1.老师这有放风筝的线,你能测量出其中一段线的距离吗?孩子们用自己的尺子可以量出。那如果让你测量出更长的风筝线的长度吗? 学生:尺子不够用了。 2.导入板书课题 当需要测量比较长一点的距离时,我们得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来表示。 板书课题:米的认识。 3.师:阿福又要去做衣服,他这次想做一件长袍,缝衣店的师徒俩吸取上一次的教训,不能再用来量,他们也买来了一把尺子,这次阿福做衣服肯定不会再出错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师接着讲故事) 师傅拿着再给阿福量身长,师傅说:是1米,徒弟说:是100厘米。 师:看到这儿,你想提什么问题呢?(学生交流) 生:同样是一件衣服,为什么师傅和徒弟量出的数据不一样呢? 谈话:学了今天的内容,这些问题很快就会解决的。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新课学习 1、认识米尺 师:阿福的长袍到底做成1米,还是100厘米呢?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师傅用的那把尺子吧。(出示米尺) 师:这就是师傅给阿福量衣服的米尺。这段长度就是阿福衣服的长度,也就是师傅说的1米和徒弟说的100厘米,既然是这同一段长度,为什么师徒二人的说法不同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 2、认识米,建立1米的实际概念 师:我把师傅的米尺画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师傅说了是1米(板书出“1米”),徒弟说是100厘米(板书出“100厘米”)。 请一位同学拿着你的直尺在这条线段上量出1厘米(学生上台测量),相继再分别找学生接着量到10厘米、20厘米……100厘米。 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是什么? 生:1米=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2.感受1米的长度。 (1)两臂张开的距离。 (2)从脚往上量,1米到你的什么地方。 (3)大约几步是1米。 (4)几把20CM的尺子才能是1米。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看、数、比、量等系列活动,是学生对1米的长度形成深刻的印象,建立表象。 课堂练习。 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量比较短的物体用( )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用( )做单位。 我会当法官。 在小蚂蚁旁种树。 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米的认识 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