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417155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2019.11)

日期:2025-04-21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84次 大小:728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八年级,历史,社会,复习,提纲,2019.11
  • cover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 第一单元 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 亚非大河文明 古代埃及 自然环境:位于非洲北部,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土壤肥沃。 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定都孟斐斯,公元前15世纪国力强盛,地跨亚非两大洲,之后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后融入阿拉伯帝国中。 文明: 经济上:灌溉农业发达; 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国王称为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最大); 文化上: ①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 ,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 ②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河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 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日。 ③医学发达:制作木乃伊,知道解剖学,并开始分科治病。 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地肥沃,因而农业发达。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村落,人口增多,手工业和商业也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城市,出现了国家,促进了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古代西亚国家(古巴比伦文明) 自然环境:亚洲西部,其地形狭长,形似新月,土地肥沃,称为“新月沃地”,位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干旱少雨,水量不稳; 主要居民: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 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小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6世纪被外族所灭。 文明: 经济上:灌溉农业; 政治上: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为维护统治,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 历史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性质(实质):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 苏美尔文明:发明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腓尼基文明:发明和传播了腓尼基字母文字。(影响:腓尼基字母文字后演变成22个字母,为欧洲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古代希腊人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希腊字母,罗马人又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拉丁字母。) 古代印度 自然环境:位于南亚次大陆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土壤肥沃,河水丰沛,发展农业的条件十分优越。 兴衰史:公元前2500年,开始出现城市国家,后雅利安人入侵,陆续建立起一些小国,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国阿育王基本统一半岛 种姓制度: 地位 等级 等级名称 代表的社会阶层 该阶层的职责或义务 ? 统治阶级 一 婆罗门 祭司和贵族 掌握神权 二 刹帝利 国王武士和官吏 掌握国家军事行政大权 被统治阶级 三 吠舍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向国家纳税为神庙上供,养活第一第二等级 四 首陀罗 被征服者和贫困破产的人 几乎没有权利,受上层剥削奴役,从事最苦最累最脏职业 影响:种姓制度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佛教:⑴时间:公元前6世纪 ⑵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⑶教义:宣扬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 只有摆脱欲望 刻苦修行才能摆脱苦。 ⑷发展:公元前3世纪,国王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佛教兴盛一时。 ⑸传播:北传: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再从中国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南传:传入我国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等国。 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 第二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早期国家与社会 形成: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公元前1064年,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商建周,定都镐,史称西周(亡于公元前771年),公元前772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夏朝: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