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417952

22课《范进中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2047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2课,范进中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 cover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总体目标: ①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②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③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学段目标: 阅读文学作品的目标: ①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②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③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学情分析 《范进中举》之前有讲读课文《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学生学习完这两篇讲读课文后,所以能运用已学知识比较独立的分析人物形象。但是由于本文是关于清朝科举制度对人精神的戕害的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因此需要补充关于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另外关于文章中讽刺性语言的分析,学生的接触也比较少,需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去发表意见,方能有深刻印象。 3.教材分析 本文是部编本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小说单元的第二篇,是一篇讲读课文。全文以范进中举为中心事件,采用对比手法,生动的刻画了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乡邻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心冷漠。范进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将自己的大半生浪费在应试和科场上,范进终于在垂老之年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功名,狂喜之下他疯了,疯的可笑又可怜。范进的悲剧不仅是他一个人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民族的悲剧。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与罪恶有更深的了解,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感知人物形象,欣赏语言风格和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查阅和教师补充,了解并记住吴敬梓及《儒林外史》的相关知识。 2.通过默读,概括小说内容。 3.结合人物前后变化以及细节描写的语言,分析出人物形象特点。 4.通过圈点勾画,品味细致、夸张的语言,进而领会讽刺语言的魅力。 5.联系社会背景,认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以及社会的毒害。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结合人物前后变化以及细节描写的语言,分析出人物形象特点。 2.圈点勾画,品味细致、夸张的语言,领会讽刺语言的魅力。 3.联系社会背景,认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以及社会的毒害。 难点: 1.圈点勾画,品味细致、夸张的语言,领会讽刺语言的魅力。 2.联系社会背景,认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以及社会的毒害。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一: 题目导入,引出古代科举制度以及作者的介绍及相关背景。 针对目标二: 明确题目信息,围绕题目,梳理文章情节结构,并概括主要内容。 针对目标三: 1.尝试概括内容,运用四字成语完成范进中举前后变化的句子。 2.跳读课文,圈点勾画,分析胡屠户、众相邻、张乡绅的人物特点。 针对目标四: 独自思考,抓住关键词进行分析“喜极而疯”片段。 针对目标五: 小组合作,结合背景,谈谈对“中=好”和喜极而疯的认识。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板块一:走进作者,了解作品 题目导入,引出古代科举制度以及作者的介绍及相关背景。 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字号文木老人,清代小说家。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年幼聪明,才识过人,不善于治理家业,喜欢慷慨资助别人,与朋友歌吟豪饮。二十三岁中秀才,此后科场一直不利。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