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426801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2.3海陆的变迁教案

日期:2024-05-17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1750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版,六年级,下册,海陆,变迁,教案
  • cover
2.3海陆的变迁 一、教材分析 地位作用 “海陆的变迁”一节是六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原因,是承接第一节“全球海陆分布”,对地球海陆面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过程中,今天我们见到的地表形态仅仅是地球漫长发展过程中一个小镜头而已,逐步树立海陆变迁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本节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读图说出世界着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课文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想像能力、推理能力。 2.运用板块运动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德育目标?1.通过海陆的变迁,使学生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点: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 教学难点:1.海陆变迁的原因。 2.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表形态。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学习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对第二章第一节“全球海陆分布”的学习,知道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大势,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基础。中预学生根据其年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要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仍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教法和学法 (一)对本课学法和教法的思考: 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学到了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作以下指导: 1、读图观察法: 让学生“看、画、拼”地图,然后大胆猜想从地图中悟出许多地理现象后面的深刻道理。教给学生阅读、观察、分析、归纳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 2、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从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说本课教法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任务或问题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本节课教材本身就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同时又符合学生的思维和心理发展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用好教材,同时运用启发探究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合作讨论等方法来落实重点。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图、多媒体演示使学生有所感悟。利用观察猜想、探究讨论、体验精神等活动突破难点,促进了学生发挥潜能,从知、情、意、行等方面和谐发展。把创设问题情境———合作探索学习———动画演示活动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这个美丽的星球上,不论是多姿多彩的陆地,还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你知道"沧海桑田"的成语故事吗?其实这个故事的原意是指海陆的变迁,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沧海桑田 1 海陆是变迁的 课件展示"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遗迹"和"荷兰的围海大坝"。 ?提问: (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 (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 ??? (3)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在不断扩大? ??? 教师评价后点拨归纳。补充例子台湾海峡的变化;塔里木盆地的变化 2 海陆变迁的三种方式 提问: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教师归纳海陆变迁的原因1、地壳的变动;2、海平面的升降(气候的改变);3、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 ???过渡? 刚才的几个例子,说明了在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