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大气环境》的学案 【考纲及课标要求】 考纲: (1)大气受热过程。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课标: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2)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4)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考点剖析】 本单元内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重点,其涉及的问题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实用性强。本单元高考命题越来越突出对能力,尤其是对读图、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一、命题形式上:以一些天气现象作为背景,要求运用有关大气热力作用原理以及大气垂直分层的特点加以解释;? 二、考核内容上:侧重对大气成分变化与环境保护、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大气垂直分层的各层特点,尤其是逆温层的特点与成因,以及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等内容的考查;? 三、能力要求上:强调对读图、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 考核的热点仍然是:第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第二,气候要素的分布规律和天气形势图;第三,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分布及其判断;第四,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气候资源与人类的关系 【知识体系和要点】 (一)大气圈 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圈的作用:保护作用;使水循环;雕塑地表形态;对生物界和人类影响更为深刻 垂直分层 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层 次 特 点 原 因 对流层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0.6℃ 对流运动显著(低纬17∽18、中纬10∽12、高纬8∽9千米)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热量绝大部分来自地面 上冷下热,差异大,对流强水汽杂质多、对流运动 平流层 起初气温变化小,30千米以上气温迅速上升 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高空飞行 臭氧吸收紫外线 上热下冷 水汽杂质少、水平运动 高 层大 气 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作用 2.大气的热力状况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二氧化碳吸收较长的红外线,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很少 反射: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 散射:有选择性。蓝、紫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天空呈现蔚蓝色 削弱作用与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角大的地区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短,削弱得少 [见例1] (2)大气的保温效应 温度高低与波长长短关系:温度高,辐射最强部分波长短。太阳辐射波长小于地面和大气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 大气把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吸收(长波辐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 大气以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还地面,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全球的热量平衡 多年平均来看,地球(地面和大气)热量收支平衡,因此全球气温稳定 人类活动使热量收支失去平衡,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见例2] 3.大气的运动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根本原因:太阳辐射不均造成高低纬温度差异 (1)热力环流 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 形成:冷热不均→垂直运动→气压差异→水平运动 [见例3--例6] 4.全球性大气环流 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作用: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1)三圈环流 影响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情况:低纬环流(0°∽30°),中纬环流(30°∽60°),高纬环流(60°∽90°)地面表现: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