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432393

17《昆明的雨》课件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543285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昆明的雨,课件
  • cover
(课件网) 语文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上 昆明的雨 汪曾祺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1939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在昆明得了七年。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1961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1963年,发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1981年1月,《异秉》在《雨花》发表。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 《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十期的《滇池》。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汪曾祺73岁生日时曾作诗一首:“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 写作背景 鲜腴yú 青头菌jùn 黄焖鸡mèn 草茎jīng 择净zhái 炽红chì 缅桂花miǎn 绿釉 yòu 密匝匝zā 花骨朵gū 鸡土从 zōng 扳尖bān 给下面划线字注音: 词语解析 1.鲜腴:新鲜,肥美。 2.方比:比较,比得上。 3.密匝匝:非常浓密的样子。 4.格调:指人的风格或品格。 “格调、风格”辨析 同:二者都有“风范”的意思。 异:“风格”比“格调”的范围大,也可以说风格包含格调。风格是表现在外在的景象、态度、举止,也指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格调是指表现出来的品质。 例:(1)文章要以义理意致为核心脊梁骨,气韵格调为筋骨,用典合宜为皮肤,华丽辞藻为冠冕。 (2)三班风格高,抽出了四个精明强干的小伙子来帮助我们。 理解课文 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 明确: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还写了为宁坤作画,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更有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 仙人掌 各种菌子 缅桂花 卖杨梅的苗族女孩 2、文中写的事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仙人掌 多、肥大 各种菌子 杨梅 缅桂花 种类多、数量多、生长旺盛 大、颜色深、味道美 树大、花香、花多 生长旺盛(数量多)、肥大、滋润 共同点 3、思考: 文中写了雨中的果儿和花儿。昆明的雨季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4、作者写昆明的雨却不单纯写雨的特点,还写了昆明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的写法符合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从昆明的雨写起,写了昆明雨季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和人们的生活等,使昆明的雨变得饶有情味。 5.作者在第11段满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那天有什么“情味”让作者“忘不了”呢? “情味”有: ?雨引起的淡淡之乡愁; ?也有雨中美景令人陶醉之闲适,幽静、恬淡之感; ?更多的是对宁静、清新、平淡、闲适、柔和的生活情调的喜爱。 6、文章结尾采用了哪些手法?这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反复、抒情。语段的作用:在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怀念之情;在结构上,照应第②段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显得完整。 7、《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本文,试分析课文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