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433890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七问题解决 西师大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5次 大小:1827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问题,解决
  • cover
第2课时 问题解决(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3页例2,第84页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二十三第4~5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创设的现实生活情境,灵活地运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合理、灵活地选择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律和性质对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感受运算律的普遍适用性。 【教学重、难点】 能合理、灵活地选择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展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小数。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完成下面各题,想一想简算的依据是什么。 4.85+2.67+0.33 2.89-0.37-0.63 18.29+6.44-8.29 学生反馈时说出简算的依据和结果。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利用小数加减法的有关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点评:简便计算题的出示,既是复习旧知识,也为新课的引入搭桥,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新课进行 1.教学例2。 (1)理解题意。 出示例2情境图。仔细观察图,在我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吗?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小红用20元买两本书,一本是9.85元,另一本是7.55元。)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应找回多少元。) (2)尝试解决。 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尝试用综合算式来解决。 教师全班巡视,注意查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练习情况,适时给予指导。选择两名列式不一样的同学在黑板上板书。 (3)全班汇报交流。 请两种做法的学生板书在黑板上,并讲解思路。 =20-9.85-7.55 =20-(9.85+7.55) =10.15-7.55 =20-17.5 =2.6(元) =2.6(元) 第1种方法,从20元依次减每本书的钱,也就是买一本就付一本书的钱。先算20-9.85得到10.15,再算10.15-7.55得到2.6元。第2种方法,先把两本书的价钱加起来,再从20元里面减去两本书的钱。先算9.85+7.55得到17.4,再算20-17.4得到2.6元。通过两种算法,我们都能得到“应找回2.6元”这个结果,说明我们算对了。 (4)对比优化。 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第2种计算方法是怎样计算的?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小结:这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都是正确的,比如第1种方法的算式,计算时也可以利用减法的性质来进行简算。 (5)理解内化。 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这两种解题方法的道理。 2.及时练习。 (1)买两种东西,我们既可以分别付钱,也可以先算出一共用了多少钱,再利用“总的钱数-一共付出的钱=找回的钱”这个关系式进行解决。如果我们多买了几样东西,是否可以用同样的思路来解决呢?请同学们看课堂活动第2题。 (2)引导学生观察发票上的数学信息。买了几样东西?分别要付多少钱?合计金额、实收金额和找零金额是什么意思? (3)你能算出合计金额和找零金额吗?学生独立解答。 (4)反馈:说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5)怎样检验计算是否正确?可以用“合计金额+找零金额”看是否等于100元;还可以用 “100元-找零金额”看是否等于购买商品总价来进行检验。 当然,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如果担心计算不准,还可以用计算器再算一遍进行检验。 3.数学文化:计算工具的演变。 计算器可是一件好工具,能帮助我们又快又准地算出得数。同学们知道历史上都出现过哪些计算工具吗?它们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学教科书第86页的“你知道吗”。 [点评:在现实情境中,让学生理解要求应找回的钱,可从总钱数里面依次减去每种商品的钱,也可以从总钱数里面减去一共付出的钱,这样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减法的性质。通过数学文化计算工具的演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三、课堂小结 回顾了计算工具的演变,我们来回忆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 请同学们看黑板,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在生活中购买商品时怎样付钱的问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