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441958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课件 (共49张PPT)

日期:2024-05-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1次 大小:37617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历史,PPT,49张,课件,模式,斯大林
  • cover
课件49张PPT。一个世纪的回望--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实验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构想: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到“斯大林模式”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二. 新经济政策 三.“斯大林模式”———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1.背景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追随“理想”的实验苏维埃政权遭到国内外敌人的进攻,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国土被敌人控制,反革命活动猖獗 经济凋敝,物资奇缺阅读课本思考: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面临怎样的形势?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且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2、目的:②后来作为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①最初目的是为了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战胜国内外敌人。3.内容余粮收集制大中小型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垄断实物配给制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16-50岁有劳动能力者都必须参加)1919年俄国1普特(16.38千克)粮食的价格: 阅读下列表格,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余粮收集制。保证军粮供应,但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动动脑4、特点:②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战时用行政和军事手段来管理经济。①排斥商品货币市场关系;5、实质: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6.作用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7.问题:引发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评价 (1)积极: 特殊历史时期中,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一项特殊政策;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物质的保障。军事上的胜利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2)局限: 但违背经济规律,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是错误的。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1920年工业产值仅14亿卢布,只及1913年的15.5%;同年的煤和铁的产量分别是870万吨和12万吨,为1917年的28%和4%。棉织品的产量降到战前的5%。 产业工人数量明显减少。1913年,大工业中有250万工人,到1921年只剩下140万。工人中出现悲观失望和不满情绪。 1921年3月初,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爆发水兵兵变,提出“拥护苏维埃,但是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口号。 列宁说:“我们在1921年春天遭到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转引自王斯德《苏联兴亡史》列宁的选择...二.新经济政策 ———面对现实的实验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为解决国内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原因:2、目的:直接:根本: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出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直接原因)(根本原因)“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相比有何重大变化?变化的实质是什么?粮食税国有为主,私有并存取消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制的工资级别制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3、内容4.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不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生产关系的调整)1921年,俄共(布)“十大”召开,《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5、标志:“战时共产主义”时期饥饿的儿童新经济政策“繁荣的市场”1925年俄国的粮食和工业生产列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