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人类认识的宇宙 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人类认识的宇宙”是高中地理新教材第一单元的第一节,从知识构成来看,包括有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和宇宙中的地球两大部分,前者介绍了天体、恒星、星云、彗星以及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等概念,后者则具体分析了地球上生物存在的有利条件。指出地球是宇宙中一个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前者是本章教学的难点,后者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利用插图、幻灯片或其它媒体,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初步掌握常见天体的物理性质和基本特点,然后理清宇宙中不同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掌握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有利条件,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宇宙观,使其对地球的宇宙环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今后学习有关人与环境方面的内容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晴朗的夏夜,地面景物因夜色的降临而暗淡的时候,星空世界却开始显赫起来,那交相辉映的繁星在天上构成了宛如华灯初上的闹市,各种奇妙的景象把人们的视线引向了无限的宇宙。 [板书] 第一单元 宇宙环境 [板书] 第一节 人类认识的宇宙 什么叫宇宙,古人认为:天地四方谓之宇,天地四方指的是上、下、前、后、左、右,也就是空间;往古来今谓之宙,指的是时间,宇宙在空间方面是无边无际的,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最本质的属性,世界上没有物质不运动,也没有不运动的物质,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时间是物质运动的连续性,运动着的物质将时间和空间结合在一起,就成为我们所说的宇宙。宇宙是一个永恒的、无限的、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中的物质世界,它包括了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 [板书] 一、宇宙是物质的 宇宙中的物质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呈连续的物质,例如光、电磁波;一类是呈间断性的物质,例如天体。 [板书] 1.天体 天体是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通称,例如大家熟悉的太阳就是一个天体。 问:在晴朗的夜晚,我们用肉眼可以看到哪些天体? 答:月亮、星星(或恒星、行星等)、彗星、流星、人造卫星…… 问:宇宙中的天体是否只有这些? 答:如果用望远镜我们将会看到更多的天体,例如遥远的星星、尘埃、气体…… 问:地球是不是天体,为什么? 答:地球是一个天体,在月亮或其它天体上来看地球,地球也悬在天上。除了上述天体之外,还有一些人造天体,例如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自然天体有: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小行星以及彗星等。下面请大家看看它们的大小、质量、亮度、温度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出示投影片1,结合课本插图1.1): 恒星 由炽热的气体所组成,本身能够发光的、近似球状的天体。例如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表面温度6000k,发出的光略带黄色。太阳在恒星世界里,质量、大小、年龄均处于中等地位。 行星 围绕太阳运动,本身不发可见光,近似球状的天体。行星因反射太阳光而显得明亮,九大行星的总质量也不到太阳的10%,表面温度因离太阳远近而不同,水星白天最高可达350℃,冥王星最低,在-200℃左右。 卫星 围绕行星运转本身不发光的天体。例如月球,质量只有地球的1/81,温度变化的幅度在127℃~-183°之间。 流星 行星际空间的尘埃或固体小块,闯入地球大气圈时与大气摩擦燃烧而产生的光迹。 彗星 在扁长轨道上围绕太阳运转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外表呈云雾状,彗核大多由冰晶以及其它尘埃物质组成。彗尾可达几千万甚至上亿千米,其中物质十分稀少,几乎和地球上的真空接近。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为76年。 星云 由氢、氦、氮等气体以及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的天体,具有体积大、质量大、密度小的特点。例如蟹状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