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44969

鲁教版选修6第四章第一节《环境管理》课件

日期:2025-04-2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5次 大小:1388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教版,选修,第四章,一节,环境管理,课件
  • cover
课件18张PPT。第四单元 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 4.1 环境管理 课件教学目标:1.说出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举例说明我国环境管理主要原则和制度的现实意义. 3.体会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 案 例公产的悲剧 假设有一片草场,采用了先进的技术于段提高牧草产量,可以供养奶牛的最大数量为40头,每头奶牛产奶1 000升。如果增加一头奶牛就会使每头奶牛产量减少30升。现有三户牧民在上面放牧,牧民甲养10头奶牛,牧民乙养20头奶牛,牧民丙养10头奶牛,这时三个牧民的收益分别是多少? 牧民甲:10头x 1000升/头=10000升 牧民乙:20头x 1000升/头=20000升 牧民丙:10头x 1000升/头=10000升 总计:40000升。前提: 草场可以供养奶牛的最大数量为40头, 每头奶牛产奶1 000升。 增加一头奶牛就会使每头奶牛产量减少30升。假定牧民丙多放养1头奶牛,草场上放养的奶牛数量为41头,这时每头奶牛都不能获得足够的草料,致使平均产奶量将下降。此时,三个牧民的收益分别是多少呢?牧民甲:10头x 970升/头=9700升 牧民乙:20头x 970升/头=19400升 牧民丙:11头x 970升/头=10670升 总计:39 770升。 探究问题:1、如果三个牧民都增加了奶牛数量后,三个农民的收益有什么变化? 2、为什么每个牧民都可以自由地增加奶牛数量? 3、为什么草场不能保证每个牧民都实现利益最大化? 4、当三个牧民意识到上述问题后,为了增加奶牛数量发生争执时,应如何解决? 5、怎样能够做到在环境退化之前就能够避免资源滥用现象的发生? 探究结果:1、如果三个牧民都增加奶牛数量,三个农民的收益都会减少。 2、3、由于大气、水、河流、地下水、森林等公共物品没有明确的产权,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费用效益决策原则使用环境资源,并排放废物,势必造成滥用资源的倾向。而草场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这片草场上放养的奶牛数量无限制地增加,最终会有一天,这片草场完全退化,再也无法在此放牧。 4、理性的方法是协商解决,并减少奶牛数量。 5、可以给草场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并在牧民中广泛宣传,自觉执行;必要的时候可以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强制执行。———环境管理 一、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1、环境管理的概念: 是指通过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手段,组织各部门,各单位按照一定的环境目标和规划而开展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社会活动。2、环境管理的目的: 既要发展经济,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有不超出环境的荣许极限 补充:环境管理的对象环境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主要解决由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各类环境问题。人是各种行为的主体,是产生各种环境问题的根源。由此可见,环境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必须把管理的着眼点落在“活动的主体”身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个人、企业、政府。3、环境管理的分类: 资源环境管理 (1):按照环境管理的范围 区域环境管理 部门环境管理(2)、按照环境管理的职能和性质环境计划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技术管理二、环境管理的手段:行政手段 法律手段 经济手段主要手段其他手段环境技术手段 环境教育手段 新闻媒介手段补充:中国的环境法律体系《宪法》是环境保护法的立法依据和指导原则。 《环境保护法》是对环境保护方面的重大问题做出规定和调整 的综合性立法,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中的有关规定,又是制定环境保护单行法的基本依据。 《环保单行法》 国际条约、国际公约(有关保护环境资源方面) 三、我国的环境管理:(1)、环境管理的主要原则:经济建设 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2)、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1、环境管理的主要原则2、环境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