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45006

城乡规划选修4全册教案

日期:2025-04-2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1次 大小:2223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城乡规划,选修,全册,教案
  • cover
城乡规划(选修4)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目标: 一、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1、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2、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3、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4、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5、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二、城乡分布 1、现代城市或村镇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 2、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的途径 3、在城乡发展过程中,保护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三、城乡规划 1、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3、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等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四、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 1、城乡人居环境的基本评价内容,房地产开发的地理区位因素,居住小区的环境特点与结构功能 2、商业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不同商业部门布局的特点与功能 3、不同的城市交通网络的特点 4、文化设施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本讲重点: 1.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2.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3.在城乡发展过程中,保护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4.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等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本讲难点: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2.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的途径 3.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等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 一、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一)聚落的概念与分类 1.概念: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 (二)乡村聚落及其分布 1.影响乡村聚落的形成、分布与发展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光照、水源、地形、土壤等 (2)社会经济因素:战争、行政、传统文化等 2.乡村聚落形态: 乡村聚落可分为三大聚落系统:(见下表) 北方聚落系统 南方聚落系统 西部聚落系统 住宅形式 多平房,住宅有院落 多斜顶,房前屋后都是农田或菜地 帐幕式住宅 规模、密度 大型聚落、密度较小 中小型聚落为主、密度最大 小型聚落、密度最小 聚落形式 团状聚落 团状、带状各占一定比例 散居、流动性村落 农业生产 旱作为主 水田为主 灌溉农业、草场牧业、高寒农牧业 (三)城市与城市的形成 1.城市特点: (1)以人为主体 (2)城市具有高度的密集性 (3)城市是开放、不断运转的有机体 2.城市的形成: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 城市的形成条件: (1)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农业生产有剩余产品,是城市起源形成的物质基础 (2)劳动分工促进城市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出现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发展出现集市,交换地域扩大,集市演变为城市 (四)世界城市的发展 1.古城市分布: 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上(大河冲积平原,有肥沃的土地和便利的灌溉条件,使农耕业在这些地区大大发展。河流冲积平原自古以来是农业生产先进地区,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2.古城市的兴衰:起落很大,发展很不稳定,水平很低 (五)中国城市的发展 1.我国古代城市自夏、商开始兴起,历经3000多年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1)受政治环境影响大。 (2)地域发展不平衡。 (3)主要沿重要的交通线分布。 (4)形态结构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的发展: (1)中国人口过百万的城市分布:32个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