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45306

地理: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测试(旧人教版必修上)

日期:2025-04-2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7次 大小:252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地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测试,人教,必修
  • cover
第二单元 大气 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同步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干洁空气中,占大气体积3/4以上的气体是( ) A.N2 B.O2 C.CO2 D.O3 【解析】 干洁空气中,N2的含量占78.08%,O2占20.94%,为主要组成气体。CO2、O3为微量气体,体积较小。 【答案】 A 2.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气体是( ) A.N2 B.CO2 C.O2 D.O3 【解析】 O3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伤害,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答案】 D 3.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是( ) A.水汽和二氧化碳 B.水汽和氮气 C.水汽和固体杂质 D.水汽和臭氧 【解析】 大气中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含量很少,却是天气变化的重要角色,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答案】 C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大气中的氮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还有保温作用 B.大气中的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使地面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C.水汽、固体尘埃和氧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D.氧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大气成分的作用。 【答案】 B 5.有关对流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全部 B.集中了大气层中3/4的水汽 C.对流运动显著 D.各纬度地区对流厚度相等 【解析】 对流层中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占整个大气质量的3/4。对流层中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区地面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高度大;高纬度地区地面受热少,对流运动弱,对流层高度低。 【答案】 C 6.飞机在万米高空高度保持不变,由南极飞往赤道,途中穿越的大气层是( ) A.始终在对流层 B.从对流层进入平流层 C.始终在平流层 D.从平流层进入对流层 【解析】本题考查不同纬度对流层的高度。低纬度地区空气对流旺盛,对流层厚度可达17千米~18千米,而高纬度地区对流层的厚度仅8千米~9千米。 【答案】D 7.对流层增温主要靠( ) A.太阳辐射 B.地面反射 C.大气辐射 D.地面辐射 【答案】 D 8.某地区近地面气温为28℃,这里对流层的厚度为17千米,此时对流层顶的气温是( ) A.—102℃ B. —74℃ C. —130℃ D. —158℃ 【解析】 初中地理课中提到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这就是指的对流层气温的变化幅度。对流层顶的气温为:28℃—0.6℃/100米×17千米×1000米=—74℃。 【答案】 B 9.关于平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故称平流层 B.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C.该层中的氧原子可大量吸收紫外线 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解析】 平流层中所含臭氧可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而使其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因上部热下部冷,所以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而以水平运动为主,故称平流层。又因平流层中所含水汽和固体杂质极少,缺少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所以没有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 【答案】 A 10.300千米以上的大气层,气温高达1000℃以上,但在其中运行的人造卫星不会烧毁。主要是因为( ) A.卫星与大气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B.卫星在大气中高速运行,能很好地散热 C.该层大气稀薄,卫星从中吸收的及与之摩擦产生的热量都有限 D.该层大气密度很大,有利于卫星散热 【解析】 300千米以上的高层大气中,气温很高,但空气稀薄,密度小,气压低,人造卫星在运行中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热量很有限,并且人造卫星从大气中吸收的热量很少,所以不会烧毁。 【答案】 C 11.可能导致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突然中断的原因是( ) A.对流层的阴雨天气 B.平流层的臭氧空洞 C.高层大气受太阳活动干扰 D.大气严重污染 【解析】 对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有重要影响的电离层处于高层大气中。 【答案】 C 二、双项选择题 12.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为( ) A.氧 B.氮 C.二氧化碳和水汽 D.臭氧 【解析】 干洁空气中氮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