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1.1 人口再生产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人口再生产的概念;了解人口再生产的类型及特征;理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影响因素; 了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能力目标 根据资料绘图,锻炼学生的绘图能力并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根据本课学习,加深对人口问题的认识。通过有关人口再生产类型及转变的学习,明白事物是不断发展的道理。通过对具体数据和图表的分析,更深刻地认识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 ★教学重点 人口再生产的类型及特征;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影响因素;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教学难点 人口再生产的概念 ★教学方法 数据图表分析法、比较法 ★教学手段 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有关人口再生产图表及数据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世界人口已突破了60亿。人口激增,经济增长,需求扩大,使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要使人类社会能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协调好人口与环境关系。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人类生产即有物资资料的生产,也有人类自身的生产,即人口再生产。 1.1人口再生产 一、人口再生产的类型及其转变 1.什么是人口再生产 概念:人口内部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不断出生,世代更替的过程,使人口总体不断地延续下去。 人口再生产是人口发展的基础。与人口发展的内涵并不完全相同。 人口发展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改变。 实现人口再生产的基本单位是家庭。 (过渡)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相应地人口出生率、死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不同,出现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即形成了不同的人口再生产类型。 2.影响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因素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人口再生产类型及特征 人口再生产类型 所处历史阶段 主要特征 原始型 原始社会时期 极高的死亡率、很高的出生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 传统型 农业社会时期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 过渡型 产业革命时期 高出生率、低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 现代型 现代社会时期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3.人口生产类型的转变 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一般从死亡率出现明显下降开始。(结合p2和p3图表说明分析。 (过渡)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经济、文化及环境等的差异,因而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并不具有同步性。不同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是与一定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讨论:1.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为什么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人口再生产类型,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之差。) 2.在分析人口再生产类型时,为什么往往要分析“人口年龄性别构成”? 解答――在分析人口再生产类型时,要分析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这涉及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对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出生率,与适龄妇女生育率有关,因而需要了解被分析地区的人口中育龄妇女的比重;死亡率,在其他因素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老年人口比重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而这些都可以从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图中了解到。 一般认为,15岁以下占40%以上,60岁及以上占10%以下者,年龄构成以青年为主,进入婚龄、生育龄人口比重大,出生率高,为人口增长型;15岁以下小于20%以上,60岁及以上大约30%以下者,死亡率高,为人口减少型;而少年组人口与老年组人口相当者,是静止型,即出生率与死亡率大体持平。育龄妇女比重,也可以从图中分析出来,即法定婚龄(22岁,中国)到45岁以下女性人口比重。 二、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分析P4页中表1.2,P5页表1.3及图册P1页图表,说一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有什么不同?发达国家之间有什么不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