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453605

高考语文总复习:经典写作素材坚持篇(10个素材)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61次 大小:1734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素材,高考,语文,复习,经典,写作
    为艺术而生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公元1770—1827年)几乎没上过学,他靠自学和名师的指导成就事业。在他的一生中,贫困、疾病、失意和孤独不断地折磨着他,其中最大的灾难是耳聋带给他的痛苦。 贝多芬二十八岁时,由于疾病,听觉就开始减退。到了四十八岁,再优美的歌声他也听不见了,他只能用书写的方式来和别人交流。 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贝多芬仍然从事音乐创作。他的不朽名作———九十部交响曲的后七部,都是在失聪的情况下完成的。而其中的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和第九《合唱交响曲》被认为是永恒的杰作。 他用敏锐的观察力来感受人类、社会和大自然,他把大自然的壮景、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以及内心的苦闷都融会到乐章当中。作曲时,他经常咬着一根细木棒,借以传递钢琴的振动来感受自己作品的效果,并且经常为群众演奏自己的作品。为了起草一部曲子,他经常花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反复推敲,精心锤炼。例如第五交响曲的创作,他就花了八年时间。 1802年,贝多芬在给他的兄弟卡尔和约翰的信中倾诉耳聋给他带来的莫大痛苦以及他战胜疾病的决心:“在我身旁的人都能听到远处的笛声,而我却听不到;有时他们听到了牧童的歌声,而我却毫无知觉,这是何等的耻辱!这样的情景曾把我推到绝望的边缘,几乎迫使我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我的艺术,只有我的艺术要我活下去。”贝多芬在这种困境中曾大声疾呼:“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为了艺术,他牺牲了平庸的私欲,战胜了一切不幸。他说:“牺牲,永远把一切人生的愚昧为你的艺术去牺牲!艺术,这是高于一切的上帝。” 【大视角】 一旦屈服,任何天才的潜质,都会突然湮没。相反,任何外在的灾难,都不足以窒息内心的火花。心花不灭,一切的打击也就无足轻重。 2 双目失明的勇士 约翰·弥尔顿(公元1608—1674年),英国杰出的诗人和政论家。他的一生主要是在激烈的思想论战中度过的,这种思想论战,不仅使他写出不朽之作,同时也献出了宝贵的双眼,成为一名双目失明的勇士。 1638年8月,弥尔顿为了从现实生活中获得实际的知识,来到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在那里,他拜访了一些著名的诗人,并与学者们一起讨论各种学术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他见到敬仰已久的世界大科学家伽利略。此时的伽利略已年老体弱,再加上罗马教会的迫害,显得心力交瘁。但他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却没有丝毫的改变。这次会面以后,伽利略的形象深深地烙进弥尔顿的脑海,以至影响了他的一生。弥尔顿在失明的22年里,经常用伽利略的形象鼓励自己,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1649年,英王查理一世被处死后,英吉利共和国宣告成立。弥尔顿被克伦威尔政府邀请为国务委员会负责外交事物的拉丁文秘书,主管宣传工作。这时他的视力开始下降,不适宜做秘书工作。但他以民族利益为重,还是接受了邀请。 弥尔顿任职不久,就投入一场大论战。原来一些保皇党人委托欧洲大陆最有名的学者写了一本《为查理一世声辩》的小册子,在欧洲各国散发,用来侮骂英国共和政府,拥护专制政体。为了回击保皇党的挑战,支持共和国,弥尔顿受命写书予以批驳。此时的弥尔顿左眼已经失明,医生警告说:“弥尔顿先生,您必须停止一切工作,否则您的双眼都会瞎掉。”弥尔顿却回答说:“我不可能离开我的岗位,正如同我献出我的诗歌一样,我还打算为自由献出我的两只眼睛。”弥尔顿不顾眼睛的疲劳,夜以继日地在他的办公室里伏案疾书,最后写成《为英国人民辩护》的小册子。这本书有力地批驳了保皇党人的各种论点,它的出版发行,对稳定当时的局势起到了积极的进步作用。 1652年,年仅46岁的弥尔顿,因长期过度劳累,他的双眼永远失去光明。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战斗,他要做的工作越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