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单元 城市的地域结构 2.2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教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熟悉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类型,结合实例分析各功能区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它们的区位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现代城市中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的区位特点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等 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图示法、讲述法、列表法 教学过程: 一、功能区概述 1、功能区类型 ——— 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是城市地域的基本组成,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有些大城市还会形成其他的功能区,如行政区、文化区等。在中小城市,这些部门占地面积小,或者分散布局,形成不了相应的功能区。(教材29页图2.7 提示学生注意王府井商业街、首钢、方庄住宅小区与市中心的距离远近) 2、功能区的边界 ——— 各功能区之间无明显界线,每种功能区以某种功能为主,可能兼有其他功能。如住宅区里常常混有商店、工厂等,但商店、工厂用地面积所占比率比较低。 3、功能区的形成 ——— 商业、工业等经济活动需要占据或利用一定土地,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地块的交通可达性和地价等各不相同,因此,经济活动之间必然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形成了功能区。 二、住宅区 (一)是城市最基本的一项职能,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住宅区是城市居民休养生息的场所,它不但要容纳城市的所有人口(劳动人口和非劳动人口),而且城市居民在家里的时间要大于在城市内其他时间之和。在大多数城市中,住宅区面积往往占城市空间的40%到60%。 (二)城市住宅区的形成和分化历史过程 1、形成过程(见下表) 时间 特点 形成原因 工业革命以前 居住单元与劳动单元混杂布置,没有明显的地域分工 工业、交通业不发达,雇佣工人少,人们的活动范围小。 工业革命以后 形成住宅区 工厂逐渐集中分布,迫使居住单元相互靠拢 2、住宅区的进一步分化 (参阅教材30页图2.8) 建筑质量上 位置上背向发展 高级住宅区 房屋面积大,有些是独立庭院 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 低级住宅区 面积狭小,拥挤密集,配套设施差 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3、在一些特大城市,出现了卫星城 为了疏散过密的人口和工业,在距母城比较远的交通干线上兴建卫星城。使部分职工工作地点(在母城)和居住地点(在卫星城)发生分离。如北京的昌平和上海的闵行等(距母城10~20千米) 三、商业区 (一)区位特点 ——— 只占城市用地总面积的一小部分,大多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商业区的区位需求是要有便捷的交通。所以通常位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交通干线(街道)两侧或街角路口处。尤其是中心商务区,服务范围遍及全市,各种交通工具都可方便地到达。 商业区的主要活动是商品的交换,影响商店营业额的直接因素是商业区所服务的人口,只有交通便捷才能够吸引大量的消费人口。 (二)中心商务区的特点 1、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 这里不仅有大型商场、购物中心、专业化高级商店等专门从事商品交流的中心,还有知名大公司的总部、各种办事机构和各级政府部门,以及银行、豪华宾馆、娱乐及文化设施。 2、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 白天购物和办事的人很多,人流车流川流不息,热闹非凡;夜晚办公机构下班,商店关门,人流明显减少,整个街道变得非常安静,到了深夜甚至空无一人。 3、建筑物高大稠密。 中心商务区常常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地价高而土地有限,建筑物只能向上发展来增加层面空间,因此中心商务区内的建筑物在市区往往最高。 4、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 水平方向上 ——— 最中心处以零售活动为主,有大型百货商场、高级专门化商店等。周围则是一些银行、保险、旅游等商务机构的办公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