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单元 旅游活动 4.3 文化景观的欣赏(一) 同步测试 1.关于把握观赏自然美景良机的正确叙述是( ) A.到黄山、庐山旅游,秋季的观赏效果最佳 B.游览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最佳 C.观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宜选择8月18日 D.反映哈尔滨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夏季的观赏效果最佳 解析:黄山、庐山为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夏季雨水多,山中云雾多,景色丰富并具有变化,故夏季的观赏效果最佳。钱塘江大潮一般出现在农历8月18日左右。哈尔滨是我国著名的冰城,冰天雪地的景色在冬季观赏效果最佳。 答案:B 2.到日本富士山附近欣赏樱花,应选择的时机是( ) A.夏季 B.冬季 C.春季 D.秋季 解析:樱花被誉为日本的国花,是在春天里三、四月份绽放。 答案:C 3.下列关于选择观赏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貌的酷似造型,只能在特定的观赏点才能获得某种形象 ②山中的峡谷、洞、一线天景观,要置身其中远望方知其妙 ③瀑布景观,宜在适当距离俯视 ④观赏江河湖海应在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选择观赏位置知识的掌握程度。②的叙述错在“远望”,③的叙述错在“俯视”。 答案:C 4.我国园林艺术别具匠心,世界著名,下列有关我国园林构景艺术及景观效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主景是园林精华所在,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 B.隔景采用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以达“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C.框景是园林中的局部特写,有如精致小品 D.借景关键是使所借之景与园中之景和谐统一,是观景的主要所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园林构景手法知识的掌握程度。我国园林常用的构景手法有主配、层次、框景和借景。主配即主景和配景,主景是全园精华,配景起烘云托月作用;层次是借有限的空间,造无限的风景;框景是用门框、窗框、洞框作为取景画框,把景象限制在框内,是园林中的局部特写;借景是借园外风景来衬托本园的景色,以扩大园境,故A、B叙述有误。 答案:CD 5.说出下列诗句的作者,在观赏景观时所把握的时机( ) ①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④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解析:本题的综合性较强,将文学知识与地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第①句诗是描写冬天的自然景色,如“银蛇”,如“蜡象”;第②句诗是描写深秋夜晚的景色;第③句诗描绘的是一幅山林秋色图;第④句诗描写的是江南的春色。 答案:①冬季 ②秋天夜晚 ③秋季 ④春季 [课后巩固] 1.下列景观的欣赏宜抓住时机的是( ) A.黄果树瀑布 B.黄山日出 C.乐山大佛 D.漓江风景 解析:一般讲,很多自然景观随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而人文景观的欣赏对时机要求不太严格,故C项排除;在自然景观中,越往南,观赏季节越长,华南地区,四季皆宜,故A、D两项又排除。 答案:B 2.下列诗句描写出“人在画中游”意境的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春来。 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解析:对于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乘船沿水路观两岸风景,水流船动山移,方体会出“人在画中游”的佳境。 答案:D 3.下列景观宜远眺的是( ) A.无锡“天下第二泉” B.苏州园林 C.武陵源群峰 D.巴黎凯旋门 解析:宜远眺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一般高大雄伟,远眺可以观其全貌。 答案:C 4.观赏杭州西湖的“三潭映月”景观,选择的最佳时机是( ) A.农历初一的夜晚 B.农历十五的白天 C.农历十五的夜晚 D.农历初一的白天 解析:“三潭映月”是西湖风景区的著名景观,选择的最佳观赏时机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