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45680

地理:5.1《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素材(旧人教版选修二)

日期:2025-04-2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10次 大小:211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地理,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素材,人教,选修
  • cover
第五单元 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 5.1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相关素材 三峡工程的历史回顾 长江三峡河段,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资源宝库之一。最早提出三峡工程的,首推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早在1919年,他就提出在三峡建坝的设想,以改善川江航运、开发利用长江水力资源。 自那以后,无数的专家、学者对三峡工程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值得提出的是,较早提出具体开发计划的是美国的经济学家潘绥(G.R. Passhal)先生。1944年,他建议在三峡建一总装机容量为1 050万千瓦的发电厂。同年5月,美国垦务局设计总工程师、世界著名坝工专家萨凡奇(J.L. Savage)先生徒步考察了三峡,编写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报告建议在宜昌上游建200米高坝,装机1 056万千瓦,同时有防洪、灌溉、航运之利。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但三峡工程受到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从1954年开始论证,历时38年之久。为了研究该工程,不仅国内的科学界、工程技术界有几代人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原苏联、美国、加拿大等国不少专家也曾参与了工程规划、设计研究与咨询工作。所投入力量之雄厚、工作量之浩瀚,在世界工程史上堪称罕见。 经过缜密研究、充分讨论、反复论证,1989年5月重新编制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的主要结论是:三峡工程对我国的建设是必要的,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 此后,国务院成立了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聘请了163位各方面的专家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查,并获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1993年三峡工程进入了施工准备阶段。经过一年多的施工准备,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开始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并以1997年11月大江截流成功为标志,进入了二期施工阶段。目前,枢纽工程建设、库区移民和输变电工程正在有计划、按进度地顺利展开。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基本情况 三峡水利枢纽坝址位于西陵峡的三斗坪,上距葛洲坝工程38千米,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环保以及养殖、供水等巨大综合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 这项工程由拦江大坝、水电站和通航建筑物等部分组成,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方针。即从三峡坝址到重庆之间的长江干流只修建三峡一级枢纽工程(在这一河段上曾比较研究过一级、二级开发方案);大坝按坝顶高程185米(吴淞基面以上,下同)的最终规模一次建成;水库分期蓄水,初期蓄水位156米,最终蓄水位175米;移民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按连续搬迁的原则进行安排。水库总库容量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电站装机26台,总容量1 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通航建筑物包括双线5级船闸和一线垂直升船机各一座,年单向通航能力5 000万吨。 工程分三期施工。第一期先沿着江中一座小岛———中堡岛———修筑一道纵向围堰,与一期上下游围堰将河槽右部围成一期施工基坑,在基坑内开挖一条导流明渠,并修建一条混凝土纵向导墙;同时在左岸高地上修建永久船闸、升船机及临时通航船闸。 导流明渠及混凝土纵向导墙修好后,即开始第二期施工,首先进行主河槽截流,并形成二期基坑,在二期基坑内修建河床泄洪坝段和左岸厂房坝段及发电厂房,并继续修建永久船闸。这一期间,江水及来往船只由导流明渠通过,在洪水期,船只由临时船闸通过。当二期工程修到一定程度可以挡水、发电、通航时,再在导流明渠内修建三期围堰,形成三期基坑。第三期工程即在三期基坑内修建右岸厂房坝段及厂房,并继续二期未完成的工程直至全部工程竣工。 一期工程及施工准备工程共安排5年,从1993年至1997年,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