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467745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群文阅读素材——王羲之》

日期:2024-06-1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38次 大小:2662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语文,必修,群文阅读素材——王羲之
  • cover
群文阅读:王羲之 经典美文 与王羲之对话 从小到大,总是听身边的人说起王羲之的书法,对其名也早有所耳闻。想必只有内心真正沉静的人才写得出这般脱俗的书法吧!但真正第一次与王羲之对话,还得是这篇《兰亭集序》了。 这次兰亭集会,占尽了良辰、美景、赏心、人和、乐事。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足以让脑海中浮现当时的画面。与自然的融洽,游玩的乐趣,让人解开心灵的枷锁。回归自然的本质美,长叹内心深处的情感。其间对人生的感悟更是让我豁然开朗。人生苦短,人的欲望总在得到与倦怠中来回摇摆,在这摇摆的指缝间,时间飞过。俯仰之间生命总会有尽头。古往今来,多少昔人有同感,但都逃离不出生命的轮回。便纵有万般的无奈,又待与何人说!人生就是这样固定不变的,那我们就只有改变自己的心态,对生命做另一种诠释。 苏轼的一生辗转颠沛,先后被贬杭州、黄州、惠州、儋州,最后死在由海南回京的路上。在外人看来他终其一生是痛苦煎熬不幸的。但他却不这样想,被贬杭州时,他“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被贬黄州时,他“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被贬惠州时,他“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就连被贬儋州时,他也“九死蛮荒无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这是何等的旷达。他游历于山水、人文、风俗间,不被外人所扰,他只为感受自己生命中的乐趣,感动上天给予他的生命时钟,就算是时钟停止转动了,他也旷达地过完一生。苏轼是这样诠释他自己的一生的。其间也写下了许多名诗,让后人有感于斯诗,与王羲之同感人生。 不光苏轼有此旷达,陶渊明也可谓平淡之人,丝毫不与外世相争。潘岳作悼亡之诗,庾信作悔过之诗,郭璞作悲诗,但陶渊明不为诗,只写其胸中之妙耳。他是一个真正用心去感受生命的人。他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叩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这种作风,就叫作“任真”。 纵观古今,也有一大群王羲之这样的人。旷达、淡泊、放浪形骸之外。全身心地去感受生命,去玩味生活。尽自己的力量尝试着为生命留下点什么。 与王羲之的对话过程中,我觉得我的心上给捅了一下,绽出一个血泡,像一只饱含热泪的眼睛,就好比日暮途穷的羁旅倦客,顾望徘徊,能不感叹“人生如梦”如梦幻泡影? 至今为止,又为自己的生命做过点什么?是否该静下心来,好好体会一下生命的美好?身处城市的羁绊,是否也游历于自然,感觉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江南春雨的滋润,细听湖湘稚儿的夜哭,西湖河畔的喃语? 与王羲之对话,感之于怀,呜呼,感慨万分矣! [赏析] 作者穿越古今,与王羲之对话,把个人的人生感慨与先贤圣哲贯通起来,可以说思路开阔,见地深刻,富有哲理。王羲之、苏轼等人的遭际与品格,深深地影响着作者,也指引着我们去坦然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做一个旷达、淡泊的智者! 人去楼空吊兰亭 葛昌永 江南风雨,飘洒无常。绍兴这座古老的文化名城,此时正沉浸在朦胧依稀里。我是顺路路过这里,不可能等风和日丽再看绍兴。于是,绍兴便只给我留下一个湿漉漉的印象。 到绍兴,时间再紧,鲁迅的故居是要看的,包括咸亨酒店呀,百草园呀,乌篷船呀以及那一带古老的街居,还有大禹庙、王阳明故园、沈园,尤其是兰亭。就因为看兰亭,耽误了时间,所以其他该看的,只有擦身而过了。 兰亭在兰山下,背负苍山,面临小溪,这是一座幽雅别致的江南园林。入门,一条鹅卵石径从修竹荫里探幽而去,几道弯转过,忽然一块大碑,赫赫“鹅池”二字迎面而立。据说这二字是“二王”父子合写。王羲之刚写一个“鹅”字,忽传圣旨到,便搁笔接旨,王献之顺手续了“池”字。碑上建有三角亭,构造独具,为的是替碑遮风挡雨。碑侧一池碧水,涟漪荡漾,一定就是鹅池了。过鹅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