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478154

3.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案

日期:2024-06-25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1次 大小:72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声音,怎样,生的,教案
  • cover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声音的产生》是教科版第三单元第二课,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创新能力。主要通过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并对发声的物体与不发声的物体进行观察、比较,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建立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初步感性认识。最后从正反取证,验证假设,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让学生经历了整个探索求知的过程。 学情分析: 每个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对于每个人来说,我们无时不刻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之中,对声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有些学生还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了一些声音的知识。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时间去探究声音的更多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 2、通过观察比较物体发声时的状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多种事实中概括出物体发声的规律。 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 教学准备: 实验记录表、鼓、橡皮筋、尺子、水、水槽、音叉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激发兴趣。 上课之前,先一起玩一个游戏 (播放各种声音,请学生猜)。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在我们周围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那么你会模仿一些声音吗?(学生讨论) 请两三个学生模仿,其他同学猜 人会听到声音,也会产生声音,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有关声音产生的奥秘。 (板书课题:3.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意图:引导学生自行提出问题是科学课的重要教学目标,在所提出的问题中引导学生进行筛选,选出最先要解决的为题,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二、模拟探究 1、任务呈现:利用材料制造声音,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请你们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呢(学生交流……..)。教师示范:我也想试一下,大家要竖起耳朵仔细听,看看我能不能使皮筋发出声音。先把皮筋拉紧,然后用手指拨皮筋,听到声音了吗? 你看到了什么?(皮筋在快速来回地运动) 2)、接下来换一样东西,出示尺子,讨论怎么让它发出声音。学生自己动手试做 教师强调要尺子自己发出声音。规范动作。 下面我们看实验记录表,请按照要求做试验并填写表格。 实验材料 发声时的实验现象(可以用图画表示) 尺子 2、自主学习 1)全班分组做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提出要求:观察物体在发声前后的变化,做好观察记录。 观察交流尺子发声与不发声有什么不同?归纳得出这些发声物体的特点。 [意图:研究物体为什么会发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很难说清楚,这个活动由扶到放,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学会思考。通过相同现象的观察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发声物体的共同点,即发生了振动。] 三、交流反馈 1)小组展示使尺子发出声音,说明发声的原因。(小组上台汇报)引出“振动”,板书 师:你们都是细心的孩子。发现尺子发声时在上下动,这些“动”…在科学上,我们把它们统称为振动(物体小的来回运动的重复)。尺子发声时会振动,皮筋发声时也会振动……什么情况尺子和皮筋不会发出声音?弯曲挤压尺子发声了吗?弯曲拉长皮筋发声了吗? 思考: 物体发出声音和不发出声音有什么区别?出示鼓,音叉。怎么让鼓发出声音。 观察鼓发声时的情况 A、谈话:那刚才的鼓发出声音的时候是否也会振动呢?(师敲鼓)你们能看出来吗?你有办法让我们知道锣发出声音时在振动吗? B、提示: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