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47834

地理:1.1《人口再生产》教案(1)(旧人教版选修一)

日期:2025-04-2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0次 大小:214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地理,人口再生产,教案,人教,选修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再生产 【教学目标】 1.理解人口再生产的概念2..掌握人口再生产的类型、特点及转变规律3.了解人口再生产在世界上的地区分布差异【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人口再生产的类型及其转变2.难点:两种“低自然增长率”(原始型与现代型)的本质区别【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归纳、列表、分析、比较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按《高中地理教学大纲》规定,高二开设选修性地理课程,内容主要有:人口与环境、城市地域结构、文化景观、旅游活动和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从今天起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 (板书)本单元属《人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大纲中所要求的“人口发展”的基本内容。在本单元里,我们主要探讨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内容有:人口的数量与环境(2、3节);人口的素质与环境(4节);人口的迁移与环境(5、6节)。而本节课所学的“人口再生产”是“人口发展”的基础,其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规律是本节的重点。【讲授新课】第一节 人口再生产(板书)一、人口再生产的概念(板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体,是由不同的性别、年龄的个体所组成,随着时代的推移,老一代陆续死亡脱离人口总体,新一代不断出生加入人口总体,这种世代更替的过程,就是人口再生产。在这种更替过程中,不仅人口的数量发生了变化,同时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文化结构、社会经济结构及地域结构也发生了改变。二、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板书)请同学阅读课本2~3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人口再生产类型由哪些因素决定的?2.人口再生产类型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3.对照“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说说人口再生产类型是如何转变的?看完后,教师组织活动,(可先找学生回答,不足之处再找其他学生补充),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归纳、总结完成下列表格:【简答】1.人口再生产类型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所决定。三者关系: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按此关系,人口再生长类型可分为几种不同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这是与一定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2.四种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特点、成因、分布:类型时期特点原因代表国家原始型原始社会(采猎文明)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 生产力水平极低,主要依靠天然食物维 持生存,抵御疾病和自然灾害的能力极低,死亡率很高,且波动性大。非洲布须曼人传统型奴隶、封建社会(农业文明)高出生较高死亡较低增长 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生存环境有所改善,但死亡率仍较高。津巴布韦过渡型资本主义社会前期(工业文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 产业革命使生产力大发展,极大改善了人类生存环境,营养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死亡率下降较快,但出生率下降相对较慢。巴基斯坦现代型新技术革命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活观念的改革,出生率不断下降并逐渐稳定在低水平,死亡率稳定在低水平。德国3.分析图1.1“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略),思考问题:(1)决定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标志是什么?【简析】1.决定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标志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生活条件改善;营养状况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寿命增长;死亡率下降等。【转承】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由于生产力水平不同,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条件的差异,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口再生产的类型和转变并不同步,而且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具体情况,我们来看课本的第三部分。三、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板书)目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