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4.2--4.3海洋资源 知识目标: 1.了解海洋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的种类、分布以及开发利用情况。 2.具体了解渔业生产和油气开发的现状以及未来开发状况或前景。 3.了解海洋空间利用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4.了解海洋交通运输和港口建设的情况,以及围海造陆等扩大生活空间的状况。 5.了解海洋环境问题。 德育培养: 学习海洋资源的开发状况,增强学生的海洋国土意识。正确认识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树立可持续利用海洋的观念。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上一单元学习了有关海水的一些基本特征和性质,了解了海水的基本概况。从中知道,海洋作为地球的大环境之一,对我们人类来说,意义非凡。当今社会,人类与海洋已融为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依托,相互影响,海洋将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提供新的空间。从本节课开始,我们用两个课时来学习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海洋生物资源与渔业生产 1.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中由鱼、虾、贝、藻等组成的海洋生物资源。鱼类是海洋生物资源的主体,数量巨大的海洋生物资源,为海洋环境增添了巨大的活力。除了直接捕捞供食用和药用外,我们还可通过养殖、增殖等途径,实现可持续利用。例如,除食用、药用外,还可作饲料、肥料,或提取化学物质,用于生产纸张、化妆品、纺织和金属加工等等(见图4.2)。 海洋生物资源存在问题:第一是海洋渔业捕捞在空间分布上不均衡,近中海作业强度高,而极地海域、广大洋区和远洋中下层的生物资源尚未开发;第二,酷渔滥捕和环境污染造成近海渔业资源衰退。为充分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生产力,提高可捕资源的丰度,应大力发展海洋渔业增殖、养殖技术。 2.海洋渔业生产 渔场的形成和分布: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见图4.3),也就是从海岸延伸到水下大约200米深的大陆海底部分。因为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因而浮游生物繁盛,这些浮游生物是鱼类的饵料,它们在海洋分布很不均匀,一般在温带海区比较多,因而这也是温带海区形成大渔场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温带地区,由于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时,上泛的底部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这些营养盐类来自海洋中腐烂的生物遗体。温带海区易形成大渔场(见图4.4)例如秘鲁渔场、东南大西洋渔场(非洲西南海岸地区)、北太平洋渔场(包括日本 渔场)、西北大西洋渔场(以 渔场为主)、东北大西洋渔场(包括 渔场)。尽管大陆架水域只占海洋总面积的7.5%,渔获量却占世界海洋总渔获量的90%以上。世界主要渔业国都分布在温带地区,中国和日本是世界上海洋渔获量较多的国家。日本可耕地有限,人口密度高,因此海洋水产品在食品结构中比重较大。 二、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国际海洋法:1982年4月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于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根据公约,全球144个沿海国家除拥有12海里的领海权外,其管辖海域面积可外延至200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在此享有勘探、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及底土自然资源的主权(1海里=1.852公里)。由此可知,我国管辖海域面积为473万平方千米,约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1/2,因此,加强海洋综合管理显得日益重要。 领海:是沿海国从海岸基线向外伸展12海里,并处于该国主权管辖下的海域。 专属经济区:从领海基线算起,其宽度向外延伸不应超过200海里的范围(如图4.6)。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内的一切自然资源拥有所有权和专属管辖权,但允许其他国家在该区进行正常的航行和飞越,以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等。 三、海洋矿产资源与油气开发 海底矿产资源:在大陆架浅海海底,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在近岸带的滨海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