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48017

地理:7.6《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学案(1)(旧人教版必修下)

日期:2025-04-2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22次 大小:257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地理,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学案,人教,必修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7.6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学习目标】 重点:1、现代商业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影响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 2、影响商业网点形成、密度、效益和组织形式的主要条件 难点:1、如何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选择商业中心 2、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因素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制约 【学习过程】 一、商业中心 思考: 北京作为集经济、政治于一体的中心和北京市内西单、王府井等商业中心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之处? (一)商业中心概念 1、广义上讲: 狭义上讲: (1)商业中心是怎么形成的? 答: (2)商业中心往往以 、 、 、 或 为中心 的。 2、商业中心的作用: 从(图7.27)可看出,商业中心集中了各种零售商业、批发商业、金融业和各种服务性行业。商业中心是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物质集聚中心和服务中心,是组织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国内与国外商品流通的 。 (二)商业中心在城市中的区位 形式 商业街 商业小区 主要功能 集中了较多的零售商店,为消费者购物、娱乐以及享受各种服务提供方便。 由粮店、小型综合商店、副食杂货点和摊点等多种营业点组成,提供日常生活必需品和劳务服务。 区位选择 市场最优:建立在城市 处,商业活动的范围很大,如西安商业街。交通最优:建立在 或 如沈大高速公路边上的西柳服装市场。 建在居民住宅区内 思维发散: 根据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特点,分析在发达国家城市中商业中心的分布有怎样的变化? 二、商业网点 形成:自然环境为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和 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生产的品种类不同,使得劳动产生了地域 。山区需要从平原、盆地调进 等农产品,平原则要从山区、牧区和丘陵地区调入大批 产品,从而导致了地区间大规模的商品流通,出现商业网点。 密度:山区商业网点密度要 于平原地区。商业网点的密度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共同影响形成的。 效益:与商品的生产地、销售地的距离、交通联系等有关。 上海成为国内最大商业中心的主要原因: 上海本身拥有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和商品经济发达的广阔腹地。上海附近的闽、赣、浙、苏、皖、鲁等省,以及沿长江和沿海的一些省市,既是上海的原材料供应地,又是上海的消费市场。 思考: 商品生产地对效益的影响是日益加剧,还是日益减弱?为什么? (四)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 人口较少地区 -- 采用流动服务的灵活组织形式如大篷车、货郎担等。 人口密集、交通方便的地区 --相应规模的固定形式如商业街等。 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在商业活动中的应用和推广如:电视和网上购物、自动售货机等 【课堂反馈】 1. 商业中心形成的主要条件是( )   A.在它的周围要有比较稳定的顾客   B.在它的周围没有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及销售区 C.要有较好的大型运输码头 D.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2. 有关商业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商业城市才称得上商业中心,城市内部的商业活动不能形成 商业中心   B.商业中心一旦形成之后,其地位不会发生什么大的变化   C.商业街以市场最优为原则,往往建立在城市的高速路口处   D.商业城市一般具有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和易于商品集散的优良的 地理位置 3. 在大城市中,往往形成多个商业中心,并且多以_____和_____为组织形式。 4. 有关商业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从人类产生以后,商业就出现了   B.商人是一个不投入劳动,只从事产品交换的剥削阶级   C.商业活动有利于节约社会劳动   D.商业活动不能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5. 填表: 我学到了? 学后记: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