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48517

1.6《中国人口迁移》学案(1)(旧人教版选修1)

日期:2025-04-2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28次 大小:161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中国人口迁移,学案,人教,选修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6中国人口迁移 学习过程 一、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 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中心的变化: [思考] 1. 历史上我国人口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流动? 2.那个历史事件使得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地区? 【总结】我们可将历史上的人口迁移简要概括如下: 二、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总体上特点 ——— 人口迁移和流动数量 、规模 、频率 ; 自发的人口迁移和流动少,受国家政策和户籍等管理制度的控制较多 因为这一时期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加上政策不允许 农村居民迁入城市。 1、 人口迁移的三个阶段(教材20页表1.6) 1954~1984年中国人口迁移的三个阶段 阶段 总迁移量 年均迁移量 1954~1960年 活跃时期 1.958亿 2797万 1961~1976年 低潮时期 2.548亿 1593万 1977~1984年 回升时期 1.437亿 1796万 从1954年到1984年,跨越乡镇及城市办理迁移手续的迁移人口为5.94亿人,平均每年在1900万人以上。 2、人口迁移的方向(教材21页表1.7) 净迁出地区: 、 、上海和 持平地区: 净迁入地区:其它地区(共24个省区) 3、人口迁移原因(7点) ①安置 ; ②支援 ; ③移民垦荒支援边疆建设农林牧业新基地;④ ⑤新修水利水库库区移民;⑥ ;⑦少量的自发迁移。 三、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 总体上特点 ——— 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 以自发性的移动为主。 (深层次原因祥见教材22~23页阅读材料:第一,我国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的国家,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长期处于潜在的剩余状态。第二,1984年推出的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的政策,为我国流动人口的大量涌现提供了契机。第三,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是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最根本原因) 1、 人口迁移方向: ①从农村到 , ②从内地省、自治区到 2、人口迁移原因(目的): 主要是务工和经商因学习、培训和分配工作的迁移人数也逐步增多。 一、选择题 1、有关历史上我国人口迁移直接原因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 ) A.移民支边 B.耕地资源的大量开发 C.战争频繁 D.自然灾害 2、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人口迁移的特点是 ( ) A.数量少、规模小,多自发行为 B.数量多、规模大,主要受政策制度的影响 C.数量多、规模大,多自发行为 D.数量少、规模小,主要受政策制度的影响 3、80年代,我国出现大规模的流动人口的根本原因是 ( ) A.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长期处于潜在的剩余状态 B.1984年推出的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的政策 C.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 D.移民垦荒支援边疆建设 二、读“1984年到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动柱状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看出,这一时期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呈 _____ 趋势。 (2)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是 ① _____ ② (3)这一时期人口流动主要是 _____ 性的;迁移和流动的目的最主要的是 _____ 和_____ 。 (4)与80年代以前相比较,人口由净迁出地区转为净迁入地区的有: A.辽宁 B.山东 C.四川 D.上海 (5)近年来我国东部一些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表明: ①乡村城市化速度加快 ②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不足 ③大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④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C 二、(1)逐年增加 (2)①从农村到城市,②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的城市和工矿地区 (3)自发 务工 经商 (4)AD (5)D 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历史上,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原因,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流域 流域 移民支边 战争 自然灾害等 学后练习 4000 8000 2000 6000 2000 4000 5000 6000 8000 0 1984 1988 1986 1985 1987 年 万人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