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3.2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 目的要求:掌握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了解文化景观具有的指示意义。 一、文化景观的功能性 文化景观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人类创造和使用每种文化景观都有一定目的,因而文化景观(不管是残破的还是完好的)对人类社会都具有功能意义。 许多文化景观具有多种功能,如城市既是人们居住的聚落,也是人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场所。中国故宫既反映了当时封建等级、皇权,也反映了当时的建筑、艺术、科学文化水平等。 思考:农田、学校、壁画各具有什么功能?能否说凡是具有功能性的文化事物(现象)都是文化景观?举例说明。 答:农田是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场所、学校是教育活动的场所、壁画具有美学享受功能。不能说凡是具有功能性的文化事物(现象)都是文化景观,如火车。 二、文化景观的空间性 具体表现在如下二个方面: (一)任何文化景观都占据一定的空间。 1、不同文化景观占据的空间大小不一,甚至相差很大。如城市与烽火台 2、同类文化景观,彼此也可能相差很大。如同时雕塑景观,美国拉什莫尔山的雕塑高约百米,是上海市雕塑之一“金钥匙”的许多倍。 (二)每个文化景观所处的空间位置是相对固定的。 由于文化景观具有这样的特点,人们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相对稳定的文化差异和自然环境差异。 思考:读图(教材48页图3.7)“北方旱作与南方水田景观”,分析比较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和文化方面有哪些差异? 提示:可以从温度带、干湿地区、地形、河流水文特性等自然环境方面比较;再从耕地类型、耕作制度、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饮食、建筑、风俗、娱乐等文化差异比较。 三、文化景观的时代性 每个文化景观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必然带有创造或生产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文化景观就如同社会文化史的“化石”。 文化景观的功能可能一直没有变化,也可能发生了某些变化。文化景观功能的变化,反映了所在地区文化的变迁。 课后练习 1、阅读以下材料: 长城是我国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中最大的工程建筑,也是堪称为世界奇迹的伟大工程之一。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总长6350千米。明代长城不论建筑规模、体系、结构、设施完善和工程技术水平质量方面都是空前绝后的,可谓臻于完善。在建筑结构上由关隘、城墙、城台、烽火台四部分结合为防御工程体系。 (1)(填空)长城属于 _____ (物质、精神)文化景观,它的建筑规模、工程技术水平反映了我国古代的 _____ (物质、精神)文化,当时建造它的功能是 _____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人们又赋予长城更丰富的文化内涵———民族精神的象征。因此,长城也反映了我国的 _____ (物质、精神)文化,它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现在长城已成为我国重要的_____资源。 (2)长城是中华大地上雄伟的文化景观,除了经济、军事、政治、社会等人文意义外,它还与我国一些自然界线大致吻合,请分别说明其人文意义是:_____;自然界线有:_____。农业界线有:_____。 2、京九铁路是文化景观,而火车不是文化景观,这说明文化景观具有( ) A多样性 B空间性 C时代性 D复杂性 3、试说出下列文化景观的主要功能 ⑴北京中华世纪坛: ⑵上海南浦大桥: ⑶三峡水库: ⑷深圳“世界之窗”: (5)北京八达岭长城: (6)杭州灵隐寺: (7)上海东方明珠塔: (8)山西乔家大院: 参考答案: 1、(1)物质、物质、军事防御、精神、旅游 (2)人文意义是:长城是传统上农业文化与牧业文化的分界,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反映了当时中原政权为防御北方游牧部落向南侵扰而采取的军事防御措施。 自然界线: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分界;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暖温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