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5.1 农业生产活动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了解农业的投入和产出的各个因子及现代农业提高产出的手段,进一步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熟悉农业的各种分类方法,能从不同的侧面对农业地域类型进行分类。 【基础知识】: 1、 概念 农业生产活动: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 或 ,以获得所需的 ,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植物 农作物 动物 家禽或家畜 二、农业生产的特点 (一)地域性:农业生产的对象为动植物。世界各地的 、 和 的差异,使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点。 要求:因地制宜 (二)季节性和周期性 这是因为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因素)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 。 要求:“因时制宜”或“不违农时” 【探究】下列现象或语句分别反映了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 1、“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2、华北平原谚语:“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寒露两旁见早麦。” 3、南方低山丘陵宜发展茶树生产,平原地区则种植水稻。 4、“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5、东农西牧、南水北旱 6、“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 7、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三、农业的投入和产出 1、农业的产出:各种农产品。 供 的有:粮食、肉、蛋、奶、水果、蔬菜等 作为工业生产的 :棉花、橡胶、皮、毛、麻、木材等 2、农业的投入: 自然条件: 、 、地形、土壤、 等 劳动力 生产资料:动植物(或种子)、农具、化肥、农药等 科技:如培育良种、改进灌溉技术、改革耕作方式等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中,生产资料的投入比重在加大,如农业机械替代手工农具,化肥、农药的投入,可促进产出。 在现代农业中,加大科技投入成为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发达国家,农业的新增产值中60%以上是靠科技投入转化来的;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个比值也在30%以上。 【活动】如果你要办一个养鸡场,需要投入哪些要素?能得到哪些产品? 投入: 产品: 四、农业的分类 1.按生产对象分为三类 (1) : 如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种植园农业、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等。 (2) :如游牧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等。 (3) : 农民在自己的田地上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如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桑基鱼塘、果基鱼塘等)就属于混合农业。 2.按投入多少分为两类 农业类型 投入情况 增加产出的主要手段 分布地区 投入的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少 扩大土地面积 地广人稀、自然条件较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地区 投入的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多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现代农业的主要类型。出现了技术和资金密集的工厂化生产(如蔬菜、花卉等) 3.按产品用途分为两类 (1) (2) 【阅读】教材5.3农业工厂化,据图分析: 1、 根据生产资料或劳动力投入多少来看两图所示均属于什么类型的农业? 2、 从农业产品的用途来看,两图均属什么农业?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因素是什么? 3、 在蔬菜和花卉栽培方面发达国家多采用什么方法?我国多采用什么方法? 4、 工厂化农业生产的优势是什么? 驯化 培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