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50168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5《诗词五首》之《春望》课件(34张ppt)

日期:2024-05-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102731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
  • cover
(课件网) 2019年秋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 25.杜甫 《春望》 2019年11月22日 (杜甫《春望》楷书欣赏) (杜甫《春望》行书欣赏) (杜甫《春望》草书欣赏) 《杜甫《春望》隶书欣赏》 (杜甫《春望》篆书欣赏) 结合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把握诗歌感时伤别、忧国思亲的情感。 (重点) 理解诗意,品析本诗情景交融的写法。(难点) 熟背诗歌,体会律诗的韵律特点。(重点) 学 习 目 标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简介 杜甫画像 本诗选自《杜诗详注》卷四(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长安,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 背 景 链 接 甫闻讯,将家属安顿在鄜州(今陕西富县),只身前往灵武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遂困居长安。因他官职卑微,所以未被囚禁。至德二载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课 文 朗 读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sāo zān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国都,指长安。 破:陷落。 诗 歌 解 读 诗意:长安城已经沦陷,山河依旧存在,春天的都城草木丛生。感伤时事,花儿都痛哭流泪;怨恨离散,鸟儿心惊胆寒。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争。 相当,值。 抓,挠。 稀疏。 简直。 一种别住发髻的长条状首饰。 诗意:战火连绵,整整三月不断,(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金。满头白发越抓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了。 【赏析点拨】 1.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颔联在首联描写的基础上,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离别的伤感,字字痛彻心扉,悲伤之情跃然纸上。 2.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 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写出了诗人因消息隔绝,久盼家人消息却音讯不至的急切心情,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 3.品味尾联的妙处? “白头”表现了诗人日益衰老,一个“搔” 字写出了诗人因愁闷而频频挠头的情状,“更短”体现了愁的程度。诗人通过写头发的变化,表现了忧愁万分、憔悴不堪的情状,含蓄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结 构 梳 理 春 望 望春城败相 所见:国破 草木深 触景生情 所感:花溅泪 鸟惊心 寄情于物 念家人境况 期盼:家书———万金 夸张 忧愁:白发———不胜簪 细节 忧国伤时 念家悲己 这首诗描写了春日长安城凄惨破败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感情,表达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园的情操。 主 旨 概 括 读了全诗,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站在残破的长安城中,目睹春华,耳闻鸟啼,感伤国事,思念妻儿,潸然泪下。他希望战乱早日平息,他盼望得到妻儿的消息。他抓了抓那因忧伤而日渐稀少的白发,发现白发稀少得都有些插不住簪子了。一位挂念亲人、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合 作 探 究 1.如何理解《春望》一诗中诗人的形象? 合 作 探 究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联可作两种解释:①诗人因伤感时事,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②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你赞成哪一种解释?理由是什么? 合 作 探 究 我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