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39张PPT。第一单元 宇宙环境DONG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上下四方谓“宇”,———代表空间; 古往今来谓“宙”,———代表时间。天文观测是认识宇宙的手段, 人们认识宇宙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而且永无止境。宇宙是物质的,而且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人类活动以及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和宇宙有密切的关系。1·1 人类认识的宇宙一、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1、人类认识宇宙的漫长过程2、宇宙是物质的3、天体是运动的二、宇宙中的地球一、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而且认识在不断加深:(1)宇宙这个词在中国最早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庄子·齐物论》。“宇”的含义包括各个方向, “宙”包括过去、现在、白天、黑夜,即一切不同的具体时间。战国末期的尸佼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指空间,“宙”指时间,“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后来“宇宙”一词便被用来指整个客观实在世界。(2)远古时代,人们对宇宙结构的认识处于十分幼稚的状态,他们通常按照自己的生活环境对宇宙的构造作了幼稚的推测。在中国西周时期,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人们提出的早期盖天说认为,天穹像一口锅,倒扣在平坦的大地上;公元前 7 世纪 ,巴比伦人认为,天和地都是拱形的,大地被海洋所环绕,而其中央则是高山。古埃及人把宇宙 想 象成以天为盒盖 、大地为盒 底的大盒子,大地的中央则是尼罗河。古印度人想象圆盘形的大地负在几只大象上,而象则站在巨大的龟背上,公元前 7 世纪末,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大地是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圆盘,上面笼罩着拱形的天穹。一、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3)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C.托勒密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地心说。这一学说认为地球在宇宙的中央安然不动,月亮、太阳和诸行星以及最外层的恒星天都在以不同速度绕着地球旋转。地心说曾在欧洲流传了1000多年。(4)1543年,N.哥白尼提出科学的日心说,认为太阳位于宇宙中心,而地球则是一颗沿圆轨道绕太阳公转的普通行星。1609年,J.开普勒揭示了地球和诸行星都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公转,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同年,G.伽利略则率先用望远镜观测天空,用大量观测事实证实了日心说的正确性。1687年,I.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深刻揭示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力学原因,使日心说有了牢固的力学基础。在这以后,人们逐渐建立起了科学的太阳系概念。(5)1917年,A.爱因斯坦运用他刚创立的广义相对论建立了一个“静态、有限、无界”的宇宙模型,奠定了现代宇宙学的基础。。1922年,G.D.弗里德曼发现,根据爱因斯坦的场方程,宇宙不一定是静态的,它可以是膨胀的,也可以是振荡 的。1929年,哈勃发现了星系红移与它的距离成正比 ,建立了著 名的 哈 勃定律。这一发现是对膨胀宇宙模型的有力支持。1980年,美国的古斯在热大爆炸宇宙模型的 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暴涨宇宙模型。这一模型可以解释目前已知的大多数重要观测事实。(6)现在,大型天文望远镜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探测上百亿光年的时空。2、宇宙是物质的(1)宇宙是物质世界,宇宙间的物质称为天体。(2)各种各样的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小行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物质。3、天体是运动的(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互相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3)天体系统的层次:(1)宇宙是处于不断运动和发展当中。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地球月球河外星系:银河系外同银河系规模相当的天体系统,约十亿个。众多的恒星太阳、其它行星、彗星、流星体等总星系是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宇宙的最大范围而不是全部,我们只能观测到150~200亿光年远的天体。(4)宇宙中的天体不是同一时间形成的,各有自己演化的历史,也经历了温度从高到低,密度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