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51415

海洋地理应知应背知识总结

日期:2024-05-05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21次 大小:4370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海洋,理应,知应,知识,总结
  • cover
海洋地理 1.观察海底地形图,了解海底的主要地貌类型及其形态特征。 2.运用海底地形图,归纳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3.运用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4.?了解表层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 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海水热量收支的对比关系,即取决于海水的热平衡。还受季节、纬度、沿岸地形、气象、洋流等的影响。 5.运用地理图表,归纳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及不同海区海水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 海洋表层的温度状况是低纬度海区的水温高,高纬度海区的水温低;在同一海区,夏季的水温高些,冬季的水温低些;与同纬度海区相比,有暖流流过的海区,水温高些,有寒流流过的海区,水温要低些。 海洋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太阳辐射首先到达海水表面,海水导热率又很低,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只是在表层海水以下,海水温度随水深变化不大,特别是1000米以下的水温变化很小,经常保持着低温状态。 6.了解海水盐度的定义。 为了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数量,我们采用盐度,即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 7.了解表层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 海洋中的总盐度是基本稳定的,但是,在不同的海区和同一海区的不同时刻,观测到的盐度是不同的,这就是说,盐度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有变化。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等;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的影响。还有洋流的影响。 8.运用地理图表,归纳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盐度按纬度呈“马鞍形”分布的规律,即赤道附近低,南北回归线附近最高,中纬度海区又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到高纬度海区最低。概括地说,亦即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9.运用图表,分析海-气间的水分和热量交换过程,理解海-气的相互作用。 海-气间的水分交换过程: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大气中约86%的水汽是由海洋提供的,因此,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份交换。海洋的蒸发量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大。因此,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降水也较丰富,海—所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 海-气间的热量交换过程: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太阳辐射的大部分,并把其中85%的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海洋再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可以说,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受海洋表面水温的影响,水温高的海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多。 与陆地相比,海洋增温慢,冷却也慢,从而调节着大气温度的变化。一方面,海洋的气温变化有滞后效应。例如,海洋对太阳辐射季节变化的影响要比陆地晚一个月左右。另一方面,海洋使大气的温度变化比较和缓。海洋影响较大的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较小。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人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10.以洋流为例,理解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海—气通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并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了运动方向基本一致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驱使着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的传输,从而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 11.简述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南美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延伸至赤道太平洋向西至日界线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 厄尔尼诺的发生机制正好相反,当赤道太平洋信风持续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表面暖水被吹走,深层的冷水上翻作为补充,海表温度进一步变冷,从而形成拉尼娜。拉尼娜常与厄尔尼诺交替出现,但其发生频率要低于厄尔尼诺。例如,80年代以来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