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潮汐 一、教学内容与说明 1.教学内容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月球与潮汐———潮汐的成因、周期、大潮和小潮。[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潮汐与人类———潮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内容是高中地理教材“宇宙环境”中“地球的伙伴———月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月球与月相”教学内容的延伸,而潮汐又是构成海洋环境的重要要素,与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既说“地”,又能联系到“人”,充分体现出高中地理有关“人地关系”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潮汐的成因、周期及大潮、小潮所对应的月相;认识潮汐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 2.通过对有关地理素材的观察、分析和探究,培养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尝试从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出发,通过自主探究,揭示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通过对潮汐给人类活动造成的有利及不利影响的了解,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并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融入乡土地理内容,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培养对地理事物的观察、分析能力及自主探究的能力。 2.难点:通过对所给材料的分析,自主提出问题进行探究。 【设计思想】从教学目标看,对学生地理学习能力与方法的培养和训练目标要高于知识目标。所以,把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作为本节课的重点。而要在课堂教学中,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安排 课前安排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实践活动。调查内容包括奉贤海湾海塘的历史、今日奉贤海湾的发展新貌。[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设计思想】《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试行稿)》十分重视实践环节。这一活动能使学生认识所学地理知识与人类生产、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去感受身边的大自然与现实社会,并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录像:钱塘江大潮。 【设计思想】《潮汐》这一教学内容的教学正好在每年中秋节前后。因此,在新课教学之前,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内容,不仅使学生领略到钱塘江大潮的恢弘气势,从中体验与惊叹大自然的壮美,也能顺理成章引入新课教学。[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新课教学 1.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1)利用图片、多媒体课件,探究、认识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展示照片———这是一张拍摄于奉贤海湾海塘的照片,照片中的石碑上记录有当地潮汐涨落的时间。 【设计思想】在课堂上利用来自于学生身边的地理事物照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他们感受到在自己身旁、生活中充满了地理知识和地理问题。 (2)学生观察照片,从这张潮汐时间表中,可发现哪些有关潮汐的信息? 许多学生虽然以前曾看到过这张潮汐时间表,但可能都没有引起太多注意,而今天在课堂上经过仔细观察分析、同学间的合作交流,发现其中蕴涵的潮汐信息还真不少,其中包括了:①一天中潮汐有两次涨落,②用农历日期来记录潮汐涨落的时间变化、③潮汐涨落以12小时25分为一个周期等内容。 (3)教师设问:看了这张潮汐时间表,你们可能会哪些哪些新的问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设计思想】根据认知的一般规律,学生在认识到这些新知识后,会产生质疑,具有探询知识根源的心理倾向。所以,教师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提出实际问题。这是整堂课教学的一个难点,这不是简单的在后面问一个为什么。譬如学生在认识到记录潮汐涨落时间的日期为农历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农历是根据什么变化而制订的?月相变化主要由哪一天体的运动形成的?那么,潮汐与月球有何关系呢?通过教师的循循诱导,把学生的质疑,转化为实际问题去进一步探究。 (4)展示课件,解决学生的质疑。 教师播放“潮汐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