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515435

部编人教八年级语文下册10小石潭记课件(24张ppt)

日期:2024-05-1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196432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
  • cover
课件24张PPT。小 石 潭 记柳宗元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观察以下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时艰不可济,唐祚难振兴,谤毁兼至,贫病交加,老母病故,居处遭火,他满怀忧惧之情,多藉山水以排遣。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异态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永州八记》就写于此时。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创作中最富艺术独创性的一部分,有《永州八记》等留存,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小石潭记》。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1.了解文章大意并背诵全文。2.体会文章的写景抒情的方法。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篁竹(huánɡ) 清冽(liè) 为坻(chí) 为屿(yǔ) 为堪(kān) 佁然(yǐ) 俶尔(chù) 翕( xī)忽 差(cī)互 悄怆(qiǎo chuànɡ) 幽邃(suì) 龚(ɡōnɡ)古 1.注音2.理解词义 全石以为底 ( ) 以 卷石底以出 ( ) 以其境过清 ( ) 全石以为底 ( ) 为 为坻、为屿……( ) 水尤清冽 ( ) 清          以其境过清 ( ) 用相当“而”因为清澈作为成为冷清大约能够象北斗星那样象蛇那样象狗牙齿那样互相交错 潭中鱼可百许( ) 可 不可知其源 ( )斗折蛇行(      ) (      ) 其岸势犬牙差互(         )全石以为底———潭以石为底如鸣佩环 潭因石而美 其岸势犬牙差互凄神寒骨———人由石而感小石潭发现小潭:闻隔伐取见(动词准确)移步换景潭中景物:潭水:清澄侧面描写游鱼:动静结合特写镜头小潭源流:溪身:曲折蜿蜒岸势:参差不齐形象比喻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寓情于景记录同游者抒发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的情感第一段发现小石潭隔闻伐取见水石树清怪青幽移步换景 定点特写 景中含情闻声 见形 潭中景物第三段潭水 游鱼 衬清澄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融心情乐由景生情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 3.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课文的写作顺序是(游览顺序): 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小石潭的特点:幽静。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4.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写景的角度①绘声“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以人身上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来喻指水声,写出流水的清脆悦耳。②绘色“青树翠蔓”, 是采用近义的色彩直接着色,“清”与“翠”都有绿意,交互使用,避免重复,表现了树木的青翠葱郁。③绘形A、“全石以为底…为岩”,曲曲折折,交互错杂,形象生动是绘石形,或整或零,或高或低,或仄或平,多姿多态。B、“蒙络摇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