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517317

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0次 大小:3079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内蒙古,学期,试题,语文,考试,调研
  • cover
乌兰察布分校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 分值150 时间 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想象的作用只能解释某意象的发生如何可能,不能解释作者在许多可能的意象之中何以 独选择该意象。在艺术作品中人情和物理要融成一气,才能产生一个完整的境界。 比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 婿觅封侯。”杨柳本来可以引起无数的联想,桓温因杨柳而想到“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何以《闺怨》这首诗的主人公懊悔当初劝丈夫出去谋官呢?因为“夫婿,,的意象对于“春日凝妆上翠楼”的闺中少妇来说是一种受情感饱和的意象,而杨柳的浓绿又最易惹起春意,所以经它一触动,“夫婿”的意象就立刻浮上她的心头了。情感是生生不息的,意象也是生生不息的。换一种情感就是换一种意象,换一种意象就是换一种境界。即景可以生情,因情也可以生景。所以诗是做不尽的。有人说,风花雪月等等都已经被前人说滥了,所有的诗都被前人做尽了, 诗是没有未来的了。这般人不但不知诗为何物,也不知生命为何物。诗是生命的表现,说诗 已经做穷了,就不含说生命已到了末日。 王昌龄不是“闺中少妇”,何以能感到她们的情感呢?诗人和艺术家都有“设身处地”和“体 物入微”的本领。他们在描写一个人时,就要钻进那个人的心孔,在雾时间就要变成那个人, 亲自享受他的生命,领略他的情感。所以我们读他们的作品时,觉得它们深中情理。在这种 心灵感通中我们可以见出宇宙生命的联贯。一般批评家常欢喜把文艺作品分为“主观的”和“客观的”两类,以为写自己经验的作品是主观的,写旁人的作品是客观的。这种分别其实非常肤浅。凡是主观的作品都必同时是客观的,凡是客观的作品亦必同时是主观的。 文艺作品都必具有完整性。它是旧经验的新综合,它的精彩就全在这综合上面见出。在 未综合之前,意象是散漫零乱的;在既综合之后,意象是谐和整一的。这种综合的原动力就 是情感。凡是文艺作品都不能拆开来看,说某一笔平几、某一句警辟,因为完整的全体中各 部分都是相互依存的。人的美往往在眼睛上现出,但是也要全体健旺,眼中精神才饱满,不 能把眼睛单拆开来,说这是造化的“警句”。功夫虽从点睛见出,却从画龙做起。凡是欣赏或 创造文艺作品,都要先注意到总印象,不可离开总印象而细论枝节。因为有情感的综合,原 来似散漫的意象可以变成不散漫,原来似重复的意象也可以变成不重复。《诗经》里面的诗 大半每篇都有数章,而数章所说的话往往无大差别。我们可以见出创造如何是平常的意象的 不平常的综合、诗如何要论总印象以及情感如何使意象整一种种道理了。 总之,艺术的任务是在创造意象,但是这种意象必定是受情感饱和的。情感或出于己, 或出于人,诗人对于出于己者须跳出来视察,对于出于人者须钻进去体验。情感最易感通, 所以“诗可以群”。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想象的作用是能让作者寻找到可以表达情感的意象,但不能说明诗人选择某种意象 的原因。 B.诗人在诗歌中选择的意象与抒发的情感紧密相连,就是说即景可以生情,因情也可 以生景。 C.王昌龄能感到“闺中少妇”她们的情感,是因为他在描写人物时能“设身处地”和“体物 入微”。 D.诗人写诗时既要跳出诗外观察,又要钻进诗内体验,情感上由“出于己”而理解“出于 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