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19 罐和壶(二) 作者 类型 造型·表现 课时 2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基于前一课学习内容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学习。本课通过教师组织欣赏、讨论探究、合作交流、互动评价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尝试运用泥工的手捏、刻挖、组合等陶艺造型方法,立体再现不同的壶的风采。体现师生积极思维、大胆创造的创作热情,展现师生间、生生间、人与壶、壶与人的情感交流。表现自己喜爱的壶,体验制作壶的乐趣,掌握壶的基本制作方法与步骤,感受壶的独特魅力。鼓励学生大胆构思想象,力争设计出个性独特的壶,让它的形状、功能都有所创新。 学生情况: 学生对用黏土做壶更加感兴趣,课前教师需布置学生预习,准备紫砂泥或黏土,自主进入学习状态。通过日常生活中对壶的观察,对壶的结构和性能以及壶的发展演变史有进一步的认识,为课堂学习设计制作壶做好准备。此外,学生在以往的教学中,掌握了基本的泥塑技法,但尝试用宜兴紫砂壶的制造工艺来制作壶,学生还是第一次,特别是要捏制造型独特、装饰精美的紫砂壶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形式与手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技巧,感悟方法,提升其造型能力,引发学生对地方民间文化传承的思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紫砂的历史演变与艺术风格,学习紫砂壶的结构特征和基本制作方法、步骤。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掌握紫砂壶的基本表现技法,并能塑造出造型独特、装饰精美的紫砂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发学生对紫砂壶地方文化的研究兴趣,增强学生对地方民间文化的热爱,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地方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中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紫砂壶的结构特点和基本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能设计出造型独特,装饰精美的紫砂壶。 教学设计 一、直观演示,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紫砂泥)谁能想个办法改变一下泥的形状,将这些水装进这团紫砂泥里?(拿出半杯水) 生:上台捏,并装上水。 师:你真聪明,通过‘捏’的方法,将紫砂泥变成了一个‘碗状’的盛水容器,这样就可以装水了。在我国古代,我们的祖先也用泥做成容器来盛水,(媒体出示一组古代容器)不过他们用的泥与紫砂泥不同,今天我们要用紫砂泥来做一件容器。 师:看老师来变一变。教师演示。(容器加上盖、嘴和柄,就做成了一件“紫砂壶”) 随即揭示课题:罐和壶(二)———用紫砂泥做一个精美的紫砂壶。 设计意图:课一开始,以问题导入,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了解无锡紫砂泥的特性。接着,让学生尝试做容器,欣赏古人制作的器皿,会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进行有意识的比较,引发学生对紫砂泥作用的思考。而老师的“变一变”演示,更是巧妙地让学生了解了紫砂壶的结构特征,自然地引出了本课的课题。 二、欣赏讨论,探究新知 1. 追根溯源,感受文化。 师:同学们,古代的紫砂壶造型朴实大方,色泽沉静,常常集中国诗、书、画、印艺术于一身,是实用性与艺术性兼备的工艺品。(出示课件)关于紫砂壶的探索,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在2400多年前,早在宋朝时,紫砂壶就开始流行了,苏东坡等大文豪留下了一些咏茶名篇、名句。其中苏东坡的“敲火发山泉,烹茶避林樾。明窗倾紫盏,色味两气绝”讲的就是用紫砂陶壶烹茶。紫砂壶质地古朴忠厚,不媚不俗,与文人气质十分相似。明清时期,一批文人画家参与了制壶,把诗文书画与紫砂壶陶艺结合起来,以胚当纸,或撰写壶铭,或书款识,或刻以花卉、或刻以印章,托物寓意,使壶在具备了装饰的美感的同时,更具有了人文底蕴。文人参与制壶,以壶寄情,是其他工艺美术作品所不能比拟的,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