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533118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四单元《小鸭子》人教新课标(2014秋)

日期:2025-09-23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2616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
  • cover
《小鸭子》教学设计 (学童谣) 一、教材分析 《小鸭子》是一首二声部的童谣。以描写小鸭子的外形特征为主要内容,小鸭子的 “叫声”贯穿始终,只是节奏不同。第一、第四乐句为齐读,第二、第三乐句分二声部,小鸭子的外形特征与叫声,在二个声部中交替出现,相互呼应,富有童趣。 本课是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中的第三课,前一课是《鸭子拌嘴》,学生对鸭子的形象、叫声、声部间的配合有所了解,在本课中是一个延伸。在朗读童谣的过程中,初步建立二声部的合作意识,互相倾听,互相配合,做到和谐统一,从而提高学生的二声部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读童谣,了解小鸭子的外形特征。 2. 通过模仿小鸭子的叫声,掌握八分音符、四分音符组成的几种节奏型。 3. 能用齐读、二声部合读的形式朗读童谣。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分二声部朗读童谣。 (二)教学难点 区分并准确朗读由八分音符、四分音符组成的几种节奏型。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 老师给学生说个谜语:(拍手,一小节拍两下,一拍强一拍弱。) “有种 动物 一身 黄,嘴巴 扁,脖.子 长,短短的 尾巴 大脚 掌,一摇一摆 下池 塘。” 学生猜出———小鸭子。老师:“实际上,这是一首童谣。” 2. 学生跟老师一起,把《小鸭子》读一遍。 出示图片:《小鸭子》童谣。 (老师带学生拍手读,一小节拍两下,一拍强一拍弱。) 3. “小鸭子的样子真可爱,咱们边读边做动作,表演一下吧!” 老师表演。 请同学们表演,可以跟老师的动作不一样,创编更好看的动作。 (二)通过游戏“鸭子散步”学习节奏 1. 学习两种节奏型: “同学们,我们再来玩儿一个游戏———鸭子散步。很多鸭子在散步,有鸭妈妈、有小鸭子。你们听,鸭妈妈来啦!” 播放音频(表示鸭妈妈的声音)。出示图片(鸭妈妈),出示节奏× × ︱。 教师讲解:由两个四分音符组成,一字一拍,节奏比较舒展; “小鸭子也来啦!” 播放音频(表示小鸭子的声音)。出示图片(三只小鸭),出示节奏×××︱。 教师讲解:由两个八分音符和一个四分音符组成,两个八分音符合起来是一拍,所以节奏比较紧凑。 2. 学习第一乐句节奏: 教师出示第一行节奏谱:我们来把这两个节奏型组合起来。 同学们读一读。 “像不像鸭妈妈带小鸭子散步?”出示图片。 学生再读一读。 3. 学习第二乐句节奏: 出示第二行节奏谱: 观察:每个音符都是四分音符,学生读一读。 4. 学习第三乐句节奏: 出示第三行节奏谱: 观察:第一小节出现带有八分音符的节奏型×× ×︱;第二小节是两个四分音符× × ︱。 “是不是小鸭子和鸭妈妈交换位置了?”出示图片。 同学们读一读。 5. 学习第四乐句节奏: 出示第四行节奏谱: 观察:与第一行节奏相同,有“终止线”表示结束。 6. 完整读这四句节奏谱。 (三)学习二声部童谣 1. 看一看: 请看:把节奏谱加上童谣,变成二声部。 出示课件:在第二句节奏的上方出现一个声部(童谣的前半部分),在第三句节奏的下方出现一个声部(童谣的后半部分)。 2. 听一听: 老师:“这两个声部合起来就是童谣《小鸭子》,但是由于分开在两个声部出现,读的时候就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让我们听一听一声部是怎样读的。” 播放视频(一声部)。 播放视频(二声部)。 3. 读一读: 老师示范,跟视频中的女孩配合,形成两个声部(视频是一声部,老师是二声部)。(老师用教鞭指着读) 学生跟老师一起读二声部,要与录音的速度吻合。(老师用教鞭指着读) 学生跟老师一起读二声部(可以拍手读,一小节拍两下,一拍强一拍弱)。 4. 交换声部,读一读: 老师示范,跟视频中的男孩配合,形成两个声部(视频是二声部,老师是一声部)。(用教鞭指着读) 学生跟老师一起读一声部。(老师用教鞭指着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