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533314

七年级语文上册《狼》知识梳理及练习题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26次 大小:12530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练习题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了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处境十分困窘,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一样。屠夫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又过了一会儿,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夫进行攻击。狼的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巧变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作者介绍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被称为我国古代“短篇小说之王”,著作《聊斋志异》。 作品介绍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是蒲松龄书屋的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作者主要取材于民间故事和传说,采取谈狐说鬼的形式,借以抨击和讽刺当时社会现实和黑暗,揭露封建官府的腐败。但书中也存在着封建说教和迷信色彩。 本文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的第二则,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 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写屠户遇到狼以后,开始是惧怕、妥协、退让,随着狼的步步紧逼,他决心与狼拼搏,最后终于杀死两狼的故事,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并告诉我们,面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表现了人的智慧与力量,说明恶势力终将自取灭亡。 艺术特色 文章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随着情节的波澜起伏,一系列的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动的变化。 知识梳理 通假字 止有剩骨 止 同“只”,只,仅 一词多义 止 止有剩骨 副词,仅,只 一狼得骨止 动词,停止 意 意暇甚 名词,神情、态度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动词,企图、打算 敌 恐前后受其敌 动词,攻击 盖以诱敌 名词,敌人 前 其一犬坐于前 名词,前面 狼不敢前 动词,上前 词类活用 其一犬坐于前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似的 一屠晚归 屠:动词用作名词,指屠户 一狼洞其中 洞:名词用作动词,挖洞 恐前后受其敌 敌:名词用作动词,攻击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隧:名词用作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