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534529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课件(共37张PPT)

日期:2024-05-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127878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7课,世纪之交,世界格局,课件,37张,PPT
  • cover
(课件网) 人教版 必修一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第八单元 第27课 材料一: 斯大林执政以来苏联形成了一整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称为斯大林模式: 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规定国家的一切经济活动均由中央计划决定,经济结构单一、效益低下、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严重束缚了劳动人民和加盟共和国地及各民族地区的积极性。 政治上高度集权。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必要的监督,社会缺乏民主。苏共和中央垄断权力,使加盟共和国失去实权。 斯大林模式带给人们的不是富裕的社会主义,而是危机的社会主义。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 这样,戈尔巴乔夫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趋于接近”,接着又从揭露社会主义的“黑暗面”发展到推行西方的多党制。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对苏联历史的全盘否定,造成了否定十月革命、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严重后果,引起人们思想的混乱,导致了局势动荡,直至苏联解体。 材料二:原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曾针对美国和平演变战略自信地宣称:“如果我们教会苏联的年轻人唱我们的歌曲并随之舞蹈,那么我们迟早将教会他们按照我们所需要他们采取的方法思考问题。” 戈尔巴乔夫把“改革”成功的希望寄托于西方的施舍。西方则趁此“良机”,提出各种苛刻的附加条件,按西方当时的说法,就是“大改革多援助,小改革少援助,不改革不援助”。 然而,西方的援助只是一个“诱饵”。加紧对苏联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当时说:“美国的关键战略利益不在于从经济上挽救莫斯科,而是要摧毁苏联的共产主义制度。 以下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 不结盟运动微章 俄罗斯国旗 A.世界日益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B.世界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 C.世界经济全球化 D.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解析:D,图一代表了日本经济的崛起。图二代表了发展中国家的心声。图三代表苏联被俄罗斯所取代,两极格局被瓦解。 1、苏联解体: (1)概况::1985戈尔巴乔夫开始经济改革,无法打开局面;1988年起,转而政治改革。 1991年底,独联体成立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 (2)原因: 直接原因: 外部原因: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根本原因: 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 (3)影响: 两极格局解体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独联体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等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签署了一项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定,宣布“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现实将停止其存在”;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其协调机构设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和其它赞同独联体宗旨的国家均可参加独联体。12月21日,前苏联的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11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会晤,通过了《阿拉木图宣言》和《关于武装力量的议定书》等文件,宣告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及苏联停止存在。格鲁吉亚派代表以观察员身份与会。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辞去苏联主席职务。苏联解体。 材料三:钱其琛回答《世界历史》记者的提问:这些事件(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事情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