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535995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4 背影(20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6次 大小:31088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背影
  • cover
(课件网) 生活中时时有感动,处处有感动.它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种场景。如果你有一颗善感的心,同学的批评可以给你感动,妈妈的唠叨可以给你感动,甚至于爸爸的背影也可以给你持久的感动。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朱自清的《背影》,看他是怎样被父亲的背影感动的。 朱自清(1898—1948) ,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影响很大。1928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作家。主要作品有《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记雅俗共赏》等。我们熟知的作品有《匆匆》《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迂 褂 搀 交卸 狼藉 簌簌 赋闲 游逛 踌躇 蹒跚 颓唐 琐屑 晶莹 触目伤怀 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父子车站送别。 2.表达了什么中心? 父疼子,子爱父,———父子情深。 3.全文共写到父亲的哪几次背影? 四写背影。“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分别为:①怀念父亲,难忘背影。第一次是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②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胖胖的身躯,步履艰难,蹒跚地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③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④别后思念,再现背影。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与文章开头呼应。 4.在送行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 亲自送行,照看行李,讲定价钱,送子上车,拣定座位,叮嘱儿子,嘱咐茶房,为子买橘。 1.(朗读第6段)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 ①父亲的穿戴:黑、深青———穿着朴素,心情沉重。(黑色给人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②走路的姿势:蹒跚———年纪较大,腿脚不便。(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③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行动不便,步履艰难。(动作描写,“探”,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倾”,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 ④作用:突出父亲行动的艰难,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2.父亲对儿子的关怀,除了为儿子做了这么多繁琐细小的事以外,还以什么方式表达了这种关爱? 父亲的语言。 ①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②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③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④进去吧,里边没人。 体现:怜惜体贴,依依不舍。 3.文中几次写到“我”流泪?分别应做何理解? 文中四次写到“我”流泪。 ①第一次流泪,是悲哀。因为作者怀着沉重的心情,从北京赶到徐州跟父亲一起奔丧,见到那“满院狼藉的东西”,触目伤怀,才不禁潸然泪下。 ②第二次流泪,因为感动。父亲的形象最为感人的地方,表现在他老态蹒跚地为“我”来回买橘子,那真挚而灼热的感情达到了最高点。人非木石,作者怎能不为之流泪? ③第三次流泪,是惆怅之泪。这样一位至情至善、爱子如命的父亲,当他的背影消失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的时候,作者感到特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