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人口迁移 第一部分: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 : 高中地理必修Ⅱ 2.年 级 : 高中一年级 4.所属的单元(章节): 第一章第三节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 : 湖南教育-出卷网- 5.学 时 数: 45分钟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人口迁移问题对于现在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关于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及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就知之甚少。教学中,教师尽量结合实例,即先引入人口迁移的实例,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得出人口迁移的原因。 教学内容分析 【课程标准分析】 课程标准: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举例说明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建议:1.收集本区域人口资料,判断人口迁移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状况及产生影响。 【教材分析】 本章第一节中人口增长主要讲述人口的自然增长,实际上,由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的机械增长也能引起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人口迁移也改变着迁入地和迁出地人口的分布状况,因此本节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针对人口移动从概念到原理,从历史到现实,从成因分析等方面作了深刻的探讨,从而使学生能够比较理性地思考和看待人口迁移现象。 学习目标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开始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有探究的渴望和信心,但学习方法和习惯还待养成。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课堂上,教者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根据对课标及教材内容的分析,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特征,按照地理新课标的要求来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了解我国当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2、 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 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状况及产生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例对比,明确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国际迁移与国内迁移的区别。 2、 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案例,归纳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3、 情感与价值 通过社会调查,运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社会的兴趣,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 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 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重难点突破】 1.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图片、资料展示、播放录象等手段,加强学生感性认识,并引导学生阅读图表,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分组讨论,共同归纳总结得出答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式和手段 【教学方式】 1、应用“案例探究—问题引领”的探究性学习课型。 2、采用综合分析法,对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3、充分利用有关资料,进行案例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1、设计、制作教师上课使用的多媒体课件。 2、由学生自由组合,确定课堂讨论的学生分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录象:我国民工流动、伊拉克战争难民移动引入本节课题 板书: 第3节 人口迁移 1、 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课件展示]思考题 1、 人口增长有哪两种主要方式?对世界人口增长有何影响? 2、 何为人口迁移?它与人口流动有何区别? 3、 人口迁移可划分为哪些类型?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什么?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