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542968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3 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科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7次 大小:1050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3,放大镜
  • cover
年级 六年级 学科 科学 课题 放大镜下的晶体 课时 一课时 备课人 吴晓花 学校 赵伊东校 教材分析 本课易地带领学生进入另一个新的观察领域--晶体世界。晶体指导组成物质内部的微粒按一定空间次序排列形成的、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学情分析 学生观察物质,很少从结构的角度去观察,本课的观察活动将使他们对身边的物质有着更深一层的了解。相信在我们带领学生走进这个世界后,学生很快就会对奇妙的晶体世界着迷,从此热情关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难点 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二、制作晶体 1、 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 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 3、 关于晶体 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1、晶体的形成 师: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 2、制作我们的晶体 师:(出示其他班级已经制作的晶体)瞧,这便是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的晶体,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师提供一些浓食盐溶液,让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注意,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热量烘,老师自己要先试验一下,用这样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体。) 学生回忆后,画一画 展评学生作品 学生观察 学生理解 学生阅读教材第9页拓展活动 让学生了解一些生活中的物质。 真实地感受比想象更能让同学们感受到物质的变化。 让同学们了解制作晶体的过程和方法。 作业设计 师:我们得到的晶体很小,你们看老师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盐晶体,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吗?参考第9页的方法,课外尝试制作一个更大的晶体。 板书 设计 放大镜下的晶体 食盐 白糖 碱面 味精 立方体 柱状 课后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观察了昆虫世界之后又探索的新的领域———晶体,晶体非常美丽也非常有用,但学生对晶体是陌生的。自然界中很多物体都是晶体,但什么是晶体学生不知道,感觉很神秘。本课是从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三种晶体:白糖、食盐、味精入手进行研究的,让学生知道其实晶体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的晶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