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54433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日期:2025-04-2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20065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名胜古迹,影响,对策
  • cover
课件44张PPT。5.3 三峡工程对 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 的影响及对策一、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1.有利影响(中下游)一、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1.有利影响(中下游)①减小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和环境的破坏一、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1.有利影响(中下游)①减小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和环境的破坏②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的防治一、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1.有利影响(中下游)①减小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和环境的破坏②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的防治③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④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⑤调节局地气候⑥减轻污染及酸雨危害一、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1.有利影响(中下游)2.不利影响(库区)白鹤梁白鹤梁题刻位于长江三峡库区上游涪陵城北的长江中,是三峡文物景观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白鹤梁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5米的天然巨型石梁。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长江水枯的时候,才露出水面。相传唐朝时朱真人在此修炼,后得道,乘鹤仙去,故名“白鹤梁”。 成堆的弃渣 郁江右侧是青山绿水,左侧却是因为修路被扔到江上的大量的泥沙。一些灰黑色的沙石堆,像一座座小山一样站立在江边,在不到一公里的路段里,就有6处这样的弃渣倾倒在江里。 根据专家计算,每年进入长江三峡水库的泥沙有5.33亿吨。而整个三峡水库的库容只有393亿立方米,5.33亿吨泥沙如果全部沉积在三峡水库,那么只要110年三峡水库就会被填满了,即便是采取蓄清排浑等措施,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的数据,排掉60%,剩下40%,按照目前的水土流失状况,273年后也会把三峡水库全部填满。 摘要:三峡水库已初步形成,随着蓄水位上升,库容加大,诱发水库地震的可能性也将加大。根据最大历史地震震级,确定库区最大可信地震为6级左右。在仙女山和九湾溪断裂一带(距坝址为18 km)存在诱发地震的可能,震级MS=5.0~5.8 级。对坝址所受影响烈度为Ⅵ度,三峡工程对白鳍豚的影响  白鳍豚属鲸目的哺乳动物,是中国特有的淡水豚类,也是世界上淡水豚类中数量最少的一种,由于数量稀少且为中国特有,被人们称为“水中大熊猫”。它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仅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的湖北枝城至长江口约1600余公里的江段内。 三峡工程建在长江上游的出口处,不在白鳍豚的栖息范围内,不会直接危及它们的生存。但是三峡工程对长江水文情势的调节,则有可能对其栖息地产生影响。白鳍豚主要栖息在弯曲河段和弯曲分汉河段的大回水区中,当河势改变,大回水区发生移动时,白鳍豚也相应迁移,迁移距离的长短,与大回水区移动距离长短有关。一、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1.有利影响(中下游)2.不利影响(库区)①水库蓄水将淹没耕地文物④库区和库尾的泥沙沉积加重,②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环境污染③水库可能诱发地震、滑坡⑤三峡的自然景观受到一定的影响⑥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的影响⑦水库蓄水可能增加蚊虫孳生,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二、生态与环境问题对策1.不可逆转的影响,但仍可采取措施加以补救或挽回部分损失。2.影响较大,但采取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和减轻其不利影响3.负面影响较小的①淹没耕地和文物———合理开发现有土地资源,对被淹文物实施搬迁、防护1.不可逆转的影响,但仍可采取措施加以补救或挽回部分损失。②影响珍稀水生动物①淹没耕地和文物———合理开发现有土地资源,对被淹文物实施搬迁、防护1.不可逆转的影响,但仍可采取措施加以补救或挽回部分损失。②影响珍稀水生动物——— ?采用人工繁殖投放措施; ?大坝中游形成新的自然繁殖场所; ?建立自然保护区①移民开发加剧水土流失、库区人地矛盾——— ①调整 ②改造 ③增加外迁 ④政策和资金②库区和库尾区泥沙问题———采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