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1-4近视和远视 上海梅山一中 * 一、人眼看物原理: 类似针孔照相机成像原理 角膜 晶状体 视网膜 角膜、晶状体的共同作用 视网膜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则相当于一个光屏。 角膜 晶状体 视网膜 睫状肌 二、看清远物的原理 远处物体射入眼球的光线是平行光--睫状肌松弛,晶状体变薄,会聚光线能力减弱,能成像在视网膜上,看清远物。 角膜 晶状体 视网膜 睫状肌 二、看清近物的原理 近处物体射入眼球的光线是发散的--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厚,会聚光线能力增强,能成清晰的像在视网膜上,看清近物。 二、人眼看清远近物体的原理: 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变薄,远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近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晶状体的调节作用 导读: 据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合作开展的一项防治儿童近视调查显示,我国近视眼人数已近4.5亿,近视发病人数位居世界第一,近视发生率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青少年近视发生率更是高达50%至60%。近视人数连年攀升,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问题,我国至少有200万人因近视而致盲。 三、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物体,只看清近处物体)及其矫正 1、成因: 2、矫正: 晶状体太厚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折光能力太强,远处物体成像于视网膜前。视网膜上像模糊不清,这种视力疾病称为近视 配戴用凹透镜做成的近视眼镜。把生成的像略向后移,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四、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物体,看清远物)及其矫正 1、成因: 2、矫正: 晶状体太薄或眼球的前后径过段,折光能力太弱,成像于视网膜后。 近处的物体在视网膜后面成像,这种视力疾病称为远视 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远视眼镜。把生成的像向前移,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矫正了远视。 还有一种视力疾病--散光:是由于角膜表面经线和纬线曲度不一致造成的。 原因是光线不能会聚于视网膜上,致使像模糊且弯曲。 散光者可用圆柱形透镜加以矫正。 学习重点: 为矫正近视通常佩戴 。 为矫正远视通常佩戴 。 凹透镜 凸透镜 假性近视,顾名思义假性近视实质上不是近视,可能是正视,也可能是轻度远视,但临床上,表现如近视那样。实质上是一种调节功能痉挛的一种功能状态。眼睛看近的时候,必须要调节,才能看得清楚。看得愈近,需要的调节也愈大。 假性近视: 这时如果到眼科检查时,阿托品点眼麻痹睫状肌后,不但裸视力不会下降,反而会出现视力完全正常或大大好转。这样的人,绝对不要配近视镜。 在节制阅读、书写或其他视近工作条件下,连续用阿托品点眼,针灸或刺激疗法进行治疗,是能够恢复视力的。在青少年和幼小儿童的近视,就其程度来讲,由于眼睛调节的高度活动,往往容易陷入较实际近视程度更深的近视状态。凡裸视力在0.8以上,不应急于要求戴近视眼镜。 活动11-11我班学生视力状况及矫正情况调查 1、我最近的视力检查情况: 左眼为 4. 8 ;右眼为 4.8 ; 2、全班同学裸眼视力检查结果统计: 标准对数视力表 七(3)班人 数 4.1以下 1 4.1~4.6 12 4.7~5.0 19 5.1~5.2 4 5.3以上 0 对数视力表中视力检查: 3、讨论: 已经产生了近视,你认为主要原因有哪些? 遗传、用眼过度、不注意用眼卫生等,户外活动时间少,灯光强弱不当。 通过佩戴眼镜,近视是不是得到矫正? 是。 保护视力的方法有哪些? 书写姿势端正,光线充足,但不能直接在太阳光下阅读。如图1 在强光下,要戴太阳镜保护眼睛。如图2 在做实验或某些危险工作时,要佩戴护目镜。如图3 你还有哪些保护眼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 二要: 读书、写字姿势要端正,眼睛和书本的距离要保持一市尺(33厘米); 连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