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550953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3 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科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89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3,放大镜
  • cover
《放大镜下的晶体》基础性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微小世界》单元的第三课,是在前一课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生命世界之后,带领学生进入的另一个新的观察领域一晶体世界。晶体指组成物质内部的微粒按一定空间次序排列形成的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比如食盐是氯化钠的晶体,味精是谷氨酸钠的晶体,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和天上飘下的雪花,是水的晶体。本课教材内容共两页,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观察美丽的晶体”;第二部分是“制作晶体”。活动内容安排是先观察再制作。 教材首先以问题(我们注意过各种各样物质的结构是怎样的吗?如果我们用放大镜观察身边的物质,我们能发现什么呢?)来指引学生从身边熟悉的食盐、小苏打、味精等物质开始观察物质的结构,让学生通过用放大镜分别观察食盐、小苏打等同种物体的每一个颗粒的形状是否大致一样?并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晶体:白糖、食盐、小苏打、味精的颗粒都由有规则的几何形体组成,人们把这样的物质叫做晶体。最后,通过介绍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晶体的产生以及如何自制晶体的方法。 【学生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观察了昆虫世界之后又探索的新的领域———晶体,自然界中很多物体都是晶体,但什么是晶体学生不知道,感觉很神秘;关于晶体在外形上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不清楚,以前没有仔细观察过。因此,教学中要从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种晶体:白糖、食盐、味精、小苏打入手,引导学生利用放大镜进行仔细地观察研究,并通过观察让学生知道晶体的一些共同特征,也认识到其实晶体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的晶体。从而最终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中的晶体,把观察活动引向课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用放大镜观察常见物体的晶体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认识到同一种晶体在几何外形上的一致性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四种物质的名称卡片、晶体的相关图片或课件、热的浓盐水、滴管、自制的大晶体 学生分组:放大镜,食盐、白糖、味精、小苏打,记录用的纸,玻璃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在上一课,我们利用放大镜观察发现了昆虫世界的许多细节。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不仅有精彩纷呈的昆虫世界,还有一个种类繁多的物质世界。那我们有没注意过身边的其他一些微小物质的结构是怎样的吗?如果我们用放大镜观察身边的这些物质,我们又能发现什么呢? 2.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几种我们厨房里经常用到的材料:白糖、食盐、味精、小苏打(贴卡片名称),请大家来仔细地观察它们,看到底能发现些什么? 二、观察活动 1.出示观察任务及要求: (1)逐一观察白糖、食盐、味精、小苏打的样子; (2)不仅要观察每一个颗粒的样子,还要观察同种物质所有颗粒的样子。 (3)用图文结合方式记录白糖、食盐、小苏打、味精的样子。 2.提供材料让学生分组先用肉眼观察白糖、食盐、味精、小苏打的形状,经过一两分钟的观察,在学生提出需要放大镜时提供给学生放大镜,让其利用放大镜继续观察及记录。 三、交流研讨 4.教师小结:在放大镜下看到的食盐、白糖、味精,虽然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但同一种物质的颗粒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形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板书:有规则 几何形体 的固体物质———晶体) 5.观察更多物质晶体的形状。 你们还知道自然界中的还有哪些晶体物质? (1)看课本插图,了解更多的晶体。 (2)教师投影补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