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555752

人教版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5《 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 (学案导学案)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9次 大小:476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语文,必修,第二,单元, 荆轲刺秦王
  • cover
5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 【知识链接】 1.《战国策》 《战国策》,属国别体史书,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这部书记事写人十分生动,语言犀利流畅,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背景介绍: 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燕太子丹想派侠客去劫持或者刺杀秦王,使秦内乱,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燕太子丹访得荆轲,即尊为上卿,然后派他到秦国行刺,荆轲毅然前往。当事败后,荆轲身被八创却“倚柱而笑,箕踞以骂”壮烈而死。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222年灭燕。 【预习检查】 1.诵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王翦( ) 谒( ) 揕( )其胸 切齿拊( )心 淬( ) 濡( )缕 忤( )视 徵( ) 瞋( )目 陛( )下 卒( )起不意 箕踞( ) 被八创( ) 樊於( )期 偏袒扼( )腕 目眩( ) 夏无且( ) 2.解释加点词语 ⑴秦之遇( )将军 ⑵可谓深( )矣 ⑶仰天太息流涕( ) ⑷可以( )解燕国之患 ⑸揕( )其胸 ⑹然则( ) ⑺将军岂有意( )乎 ⑻见( )陵( )之耻 ⑼濡( )缕 ⑽忤( )视 ⑾请( )辞决( )矣 ⑿为( )变徵之声 ⒀终( )已不顾( ) 【课堂研修】 一、速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分析思考以下问题: 1.荆轲刺秦王的谋划,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写太子丹“不忍”,有什么作用? 2.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送别这一场面的? 二、用四个小标题概括高潮部分“廷刺秦王”的情节。 1. 2. 3. 4. 三、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请举例说明。 【达标训练】 1.解释加点词语 ⑴进兵北略( )地 ⑵持千金之资币( )物 ⑶左右( )乃曰:王负剑 ⑷轲自知事不就( ) ⑸秦王还( )柱而走 ⑹比( )诸侯之列 ⑺唯( )大王命之 ⑻至陛( )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⑼荆轲顾( )笑武阳 ⑽轲既取图奉之,发( )图 ⑾秦王惊,自引( )而起 ⑿荆轲废( ) ⒀乃引( )其匕首提( )秦王 ⒁被( )八创( ) ⒂乃欲以生劫( )之 ⒃旦暮( )渡易水 ⒄微( )太子言,臣愿得谒( )之 ⒅愿足下更( )虑之 ⒆购( )之金千斤 ⒇秦王必说( )见臣 2.说说下面加点字的活用现象,并解释其意思。 ⑴乃朝服( ),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⑵进兵北( )略地 ⑶樊於期乃前( )曰 ⑷其人居远( )未来 ⑸函( )封之 ⑹太子迟( )之 ⑺皆白衣冠( )以送之 ⑻发尽上( )指冠 3.找出下面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把其古义解释出来 ⑴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⑵而伤长者之意 ⑶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⑷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⑸愿大王少假借之 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有( )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秦王还柱而走 C.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E.偏袒扼腕而进 F.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G.秦王必说见臣。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②又前而为歌曰 ③乃朝服,设九宾 ④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⑤使使以闻大王 ⑥箕踞以骂曰 ⑦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⑧皆白衣冠以送之 A.①②③ B.④⑤⑦ C.②③⑧ D.①⑥⑧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愿大王少假借之( ) ②自引而起,绝袖( ) ③秦王还柱而走( ) ④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7.解释加点虚词的意义并指出其用法。 ①秦武阳奉地图函,以次进( ) ②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 ( ) ③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 ) ④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 8.翻译重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