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561362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案

日期:2024-06-1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90009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4课,人民,解放战争,胜利,教案
  • cover
初二历史上教案 编号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历史 完成日期 11/17 课型 新授 课题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主备人 魏林林 使用日期 12/15 授课人 魏林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2. 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3. 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胜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分析历史史实的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供多个学习条件,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合作讨论,积极发言增强合作和协调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研究,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教学难点 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 课标要求 知道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基本史实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PPT);小组合作法;问答法 知识链接 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影片资料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步:复习旧知、做好铺垫(课件出示复习问题,学生记忆互查,5分钟):背诵要求:站立背诵 、声音洪亮、加快语速、全力以赴检查方式:前后桌互检。重庆谈判的时间、内容、结果及意义?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时间及标志?哪场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哪场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第二步:引课示标、明确方向(1分钟):齐读标题,这节课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呢?齐读学习目标:1.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原因、过程、作用。2.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原因、意义。3.三大战役的基本概况及南京解放的意义第三步:自学指导(自查互记,15分钟后抽查。)导入新课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战争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解放军的大规模进攻面前,国民党军队的五个战略集团分别被牵制在华北、西北、中原、华东、东北五个战场上。8月,国民党决定采取重点防御的战略方针,垂死挣扎。毛泽东针对这种形势,根据敌我力量对比变化,认为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到来,故当机立断,决定对敌发动战略决战。国民党反动派最终被赶出了中国大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段历史。讲授新课自主学习 基础梳理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展示图片与材料)材料一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1947年10月10日)材料二 经过土地改革运动,解放区出现的新面貌主要是:广大农民对中国共产党更加信任和拥护,工农联盟以及解放区的人民民主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广大农民从封建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解放区农村的经济面貌得到明显改观。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军,配合解放军作战,人民解放战争有了巩固的后方和最基本的人力和物力保证。思考: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改革的原因是什么?解放区是如何进行土地改革的?它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提示:(1)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解放区的发展,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2)过程: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制定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3)作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